自戀有分為「顯性」與「隱性」,而隱性自戀者往往擁有許多的內心獨白,其實他們身上的「自戀」,源於對世界的不信任。
剛參加工作時,我有一位性格內向的前同事。
每次開會的時候,他極少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只偶爾在聽到贊同的觀點時附和幾句;在工作場合,他也幾乎不和同事主動溝通,大部分時候都只沉默地做自己的事情。
後來,我和這位同事逐漸熟悉,才驚訝地發現:看似低調內斂的他,竟然有著這麼多不為人知的內心 OS。
- 我:「隔壁部門新來的實習生長得真好看!」
- 同事:「嗯,就是妝濃了點,那些誇張的化妝技術我可學不會。」
- 我:「離職創業的小K在社群上發文,他終於實現自己的夢想了,真好⋯⋯」
- 同事:「是還不錯,不過我認識一個自己創業的大老,比小K強多了。」
- 我:「聽說新項目是Y君向老闆主動爭取來的機會呢,好棒啊~」
- 同事:「唉,外向的人在職場上就是吃香,我就做不出這種出風頭的事情。」
這些回覆明面上也不能說有什麼問題,只是會給我一種說不出的古怪感受:
乍看之下,他好像是在用貶低自己的方式誇讚對方;可回過味來仔細品品卻感覺,比起事件本身,他似乎更想藉機強調自己的弱點、吐露自己的委屈。然後把話題帶回到自己的身上。
就好像這些弱點、委屈,同時也是讓自己顯得「特別」的一部分。
這樣的困惑一直持續到了最近。直到我偶然看了一部動畫《奇巧計程車》,被裡面的一句台詞突然點通:
圖片|《奇巧計程車》劇照
「對自己極端地否定和厭惡,這就是所謂的自戀。一般人對自己才沒這麼大的興趣。」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這類人:他們往往看起來十分「內向」,甚至有些「低自尊」「高敏感」;然而,當你一旦深入接觸他們,你會驚奇地發現,他們內心其實覺得自己非常「特別」「重要」。
針對這種人格特點,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概念名為:隱性自戀。
一位隱性自戀者往往擁有這些內心獨白:
- 我很容易陷入自己感興趣的世界,忘記他人的存在
- 我感到自己的氣質和大多數人都不同
- 當我走進一間屋子時,我總感覺其他人都看我
- 我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批評傷害
- 我經常覺得別人在針對我
- 當其他人來訴說他們的煩惱,佔用我的時間並期望得到我的同情時,我會暗地裡感到麻煩
- 我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解讀他人的評價
- 我並不想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和榮譽
- 我不願意待在一個團體裡,除非我知道裡面很多人都欣賞我
你的身邊,有這樣的一名隱性自戀者嗎?隱性自戀者為何會這樣?作為一名隱性自戀者,又該如何自處呢?
來看今天的文章。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一、如何判斷他是真的性格內向,還是隱性自戀?
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認為一個被評價「自戀」的人應該是怎樣的?誇誇其談?狂妄自大?冷漠無情?
(確實,在大部分人口中,「自戀」並不是一個好詞。不過,KY 在這裡想先告訴你的是:在心理學意義上,它是一種非常普遍且正常的人格特質。
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自戀」特徵的個性,只有極少數人的自戀會形成臨床意義上的人格障礙。只要你的行為沒有對自己和他人形成傷害,那麼這種「自戀」就是健康的。你可以大方地將其認作是你的一部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自戀的人身上一定會有三個特點:
1. 充分利用 exploitation
自戀者會做一切讓自己感覺到「我很特別」的事情,為此,他們會不計後果地利用周遭的資源,甚至操縱他人。
2. 特權 entitlement
他們相信自己是高人一等的,行為和言語中有種「別人/這個世界都欠我」的感覺。當特權感受到威脅,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強的攻擊性。
3. 共情匱乏 empathy impairments
自戀者本質上是自私冷漠的。他們並不真的關心他人,共情也是為了塑造自己的人設。實際上,他們只想談論自己的事。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而在這三點前提下,自戀者又被分為「顯性自戀」和「隱性自戀」。
顯性自戀的人,大體就是我們通常認知裡「自戀」的樣子。他們性格張揚、做事強勢,有時喜歡自吹自擂,和他們交往時,你會感到他們更多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
而隱性自戀則恰恰相反:這些人看起來是內向的、甚至是羞怯的,但他們實質是冷漠、自我中心、追求特別的。如果我們有讀心術,會發現這些人豐富的內心戲,完全不輸那些高調的自戀者。
同樣是自戀者,為什麼這兩類人在性格上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Miller 等人(2010)的研究指出,這兩種「自戀」的發生,有著不同的內在原因:
顯性自戀者 | 隱性自戀者 | |
性格 | 自大、膨脹,情緒比較穩定 | 「謙遜」,情緒波動大,敏感易受傷 |
行為 | 喜歡主動發起攻擊,貶低他人 | 曲解和妖魔化他人的動機 |
內在原因 | 自我拔高 | 不信任世界和他人,防止他人對自己造成傷害 |
結果 | 社會人際關係差 | 社會人際關係差 |
原來是這樣!不過,道理好像是懂了,但情緒波動、容易受傷,似乎也是真正內向敏感的人們的典型特徵。那麼,我們要怎麼判斷一個人是真的性格內向,還是隱性自戀呢?
心理學家認為,隱性自戀者和低自尊、高敏感、內向人群最主要的區分,在於他們各自獨特的思維模式:
相比顯性自戀的人們,隱性自戀對人際的破壞則更為隱蔽。這種隱隱約約「陰陽怪氣」的感受,便會讓人在社交場合迴避不及。可是,為什麼隱性自戀者會養成這麼彆扭的性格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試著走進隱性自戀者的世界。
二、隱性自戀的背後,是分裂的自我
隱性自戀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童年(Miller et al., 2010; Otway & Vignoles, 2006)。從研究結果來看,隱性自戀與童年虐待和負面教養模式呈現出了顯著的相關關係。
前者大家能理解。什麼是「負面的教養模式」呢?
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父母對孩子有極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和期待。
久而久之,這些隱性自戀者們自己都會感到分裂:我好像比其他人優秀,又好像比其他人更差勁;好像被他人所愛,又好像隨時會被拋棄。
事實是,隱性自戀者身上往往的確存在著一些比較出眾的、能夠為之驕傲的地方。但同時,他們又沒能夠基於這些優點,建立起健康的自尊感。
曾經的經歷告訴他們:「缺點」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只有「優點」才有存在的價值。他們無法接納的,不僅是自己身上客觀存在的缺點,更是那個害怕被質疑、被忽視的自己。
還記得嗎?之前我們提到,隱性自戀者的身上的「自戀」,源於對世界的不信任。
現在,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當一個隱性自戀者表現出攻擊性的時候,他們不是在為自己爭取利益,而是在「保護」自己。
即使他們對他人的惡意揣測大都是錯誤的,但他們依然會如此重複。因為他們潛意識裡一直在避免回到過去熟悉的人際模式中——
生怕自己哪一點沒有做好,就被質疑、被否定、被攻擊。
圖片|Photo by Adam Przeniewski on Unsplash
三、隱性自戀者讓對方痛苦,也讓自己痛苦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隱性自戀者的生活,那想必是痛苦。
這種痛苦,在於他們身上那些顯性自戀者所沒有的脆弱、糾結和矛盾。
在針對自戀和自尊之間的關係的研究中,隱性自戀和自尊始終呈負相關關係(Miller & Campbell, 2008; Pincus et al., 2009; Sedikides et al., 2004)。也就是說,隱性自戀與低自尊往往是共存的。
脆弱的他們一面無法接納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另一方面,又隱秘地懷揣著「我其實很獨特」的幻想。
- 「這次的比賽失敗了,我真的好差勁,工作、生活,關於我的一切都一團糟⋯⋯」
- 「一定是因為我的想法太特別了,那些平庸的普通人根本不配理解我!」
事實上,他們無法像顯性自戀那樣毫不心虛地自吹自擂,也是因為他們在內心沒有那樣的自信和勇氣。
而當這種特質延展到人際交往中,就成了一把傷人的雙刃劍。
一方面,由於隱性自戀者並不像顯性自戀者那樣容易辨識,所以往往越是親近的人,才越能感受到他們身上冷漠、自私、敏感和充滿攻擊性的一面;
另一方面,隱性自戀者自身的敏感、脆弱,以及無法信任他人的特點,也會給他們自己帶來痛苦。
前文提到,隱性自戀者的神經質人格,使得他們的情緒經常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他們比其他人更容易情緒化,且容易感受到更多的「負面情緒」——焦慮、擔憂、害怕、挫敗⋯⋯都是他們的日常體驗。
Miller 等人(2011)的研究進一步指出,這些隱性的自戀者真的更容易被診斷出焦慮症、憂鬱症等和情緒有關的心理疾病。
四、隱性自戀者療癒手冊
說了這麼多,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隱性自戀者,又該怎麼辦呢?
如我們前文所說,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自戀」特徵的個性。
如果對方的自戀並沒有對你們之間的關係造成實質性的破壞,我們大可將其視為對方性格的一部分,在保證自己不受傷害的前提下接納這一點;而如果與他的相處已經嚴重消耗了你自身的能量,那麼請記住,你隨時擁有選擇離開的權利。
對於隱性自戀者來說,承認自己自戀是相當困難的——雖然他們能隱約察覺到,自己確實是個自我中心的人,卻會選擇不去相信和面對。
畢竟,一旦承認了自己自戀的「缺點」,完美的形象也就不復存在。
圖片|Photo by Nadine Shaabana on Unsplash
如果看了這篇文章之後,你察覺到自己是一個隱性自戀者,我想將以下幾條建議分享給你:
Tip 1: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挪開,培養對他人的關心和善意
Raposa 等人(2016)指出,主動幫助他人可以增強一個人的意義感和自我效能感,並促進催產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及時地提升我們的幸福感。針對那些處於高壓狀態的人的實驗結果顯示,為他人做事尤其有利於緩解焦慮、憂鬱等情緒。
所以,經常感到焦慮和心情低落的隱性自戀者,如果學著把對自己的過分關注分給他人一些,可能反而會變得比較輕鬆和快樂。
Tip 2:將他人放到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練習說出自己的感受
隱性自戀者難以表達真實感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時刻都想表現出一種「我比你厲害/我比你特別」的感覺。事實上,無論處在哪一種關係裡,適當暴露自己的脆弱、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都是建立真正聯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你可以嘗試放下心中那種「別人都在等我犯錯,等著嘲笑我」的預設,在下意識地想要率先發起攻擊來「保護」自己時,先告訴對方你此時的感受。
這樣做並不代表你有多弱勢,而是在向對方傳達:我想努力和你好好相處。
Tip 3:學習真正的、健康的自尊
自尊與自戀的區別在於,自尊是指在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缺點的情況下,依然喜歡自己、接納自己,而不是靠著沒有依據的、空洞的「我很特別」「我很厲害」來支撐自己。
自尊和自信的來源不是優越感,也不是關於自身完美的幻覺,而是從內心肯定自我的價值。
你像每個人一樣有閃閃發光的優點,也有不那麼討喜的缺點,這些特質共同組成了你——當你能真正面對並接受這一點時,曾經的憤忿便會轉化為一種坦然。
你會清楚地明白:你的缺點沒有讓你顯得更虛弱,更不會讓你成為一個不再值得被愛的人。當你能這樣想時,或許才是真正地喜歡上了自己。
路漫漫修遠,與你共勉。
參考資料|
Hendin,H. M., & Cheek, J. M. (1997). Assessing hypersensitive narcissism: Areexamination of Murray’s Narcism Scal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31(4), 588-599.
Malkin,C. (2017). What’s the Single Greatest Danger of Covert Narcissism? PsychologyToday.
Miller,J. D., & Campbell, W. K.(2008). Comparing clinical and social‐personality conceptualizationsofnarciss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6(3), 449-476.
Miller,J. D., Dir, A., Gentile, B., Wilson, L., Pryor, L. R., & Campbell, W. K.(2010). Searching for a vulnerable dark triad: Comparing factor 2 psychopathy,vulnerable narcissism,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Journal ofPersonality, 78(5), 1529-1564.
Miller,J. D., Hoffman, B. J., Gaughan, E. T., Gentile, B., Maples, J., & KeithCampbell, W. (2011). Grandiose and vulnerable narcissism: A nomological network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9(5), 1013-1042.
Otway,L. J., & Vignoles, V. L. (2006). Narcissism and childhood recollections: Aquantitative test of psychoanalytic predictions.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Bulletin, 32(1), 104-116.
Paulhus,D. L., & Williams, K. M. (2002). 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Narcissism,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6(6),556-563.
Pincus,A. L., Ansell, E. B., Pimentel,C. A., Cain, N. M., Wright, A. G., & Levy,K. N. (2009). Initial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PathologicalNarcissism Inventory.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1(3), 365.
Raposa,E. B., Laws, H. B., & Ansell,E. B. (2016). Prosocial behavior mitigates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tress ineveryday life. Clinical PsychologicalScience, 4(4), 691-698.
Sedikides,C., Rudich, E. A., Gregg, A. P., Kumashiro, M., & Rusbult, C. (2004). Arenormal narcissist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Self-esteem matters.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7(3), 400.
Wink,P. (1991). Two faces of narcissism.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61(4), 590.
執行編輯 女人迷編輯 Emilie | 核稿編輯 女人迷編輯 Emilie
文|咯咯、二狗子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如何判斷是性格內向,還是隱性自戀?給隱性自戀者的療癒手冊by KnowYourself 2021/12/13 12.7k 27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