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進步1%”的理論只是個神話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註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每天進步 1%”的理論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每天進步 1%,一年 365 天下來,最終會有 37.38 倍的增長;反過來,如果每天滑坡 1%,則會渣得只剩下 0.03。每個人都看得懂這個神奇的勵志公式,然而這個概念應用起來是很困難的。想要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改進,我們可以遵循本文的建議。本文來自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每一個想要自我提升的“自助迷”肯定都聽過“每天進步 1%”的理論。畢竟,它具備成為流行語的所有主要元素:容易理解,提供了開創性的結果,而且由一些最有名的作家傳播。但這真的有效嗎?
沒聽說過“每天進步 1%”的理論嗎?讓我們快速回顧一下。
這一切都要從一個關於車隊的故事說起。一支來自英國的職業自行車隊,成績一般。100 多年來,這支隊伍從未贏得過自行車錦標賽,而且情況看起來也不會有好轉。
但是有一天。他們雇傭了戴夫·布雷斯福德(Dave Brailsford),一位英國自行車教練,他改變了一切。
戴夫宣揚的是一種非常簡單但卻有效的成績提升哲學,他稱之為邊際收益理論。
在一次采訪中,他這樣解釋:
“整個理論來自於這樣一個想法:如果你把能想到的有關騎自行車的一切都分解,然後每個細項都改進 1%,那麽當你把它們重新組合在一起時,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戴夫·布雷斯福德(Dave Brailsford)
車隊 1%的改善始於為自行車使用更輕的輪胎,然後是更好的車座。再然後,騎車時不要穿戶外服裝,而是穿室內服裝,因為它們更輕。此外,戴夫不斷測量和監控自行車手的狀況,並做出調整,以改善他們最薄弱的地方。
除了這些之外,他們還專註於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改進,甚至是在一些你想不到的地方。比如,他們測試了哪種枕頭能讓騎手晚上睡得最好,並隨身攜帶。他們專註於改善成員的衛生狀況,以減少發生感染的可能性。
所有這些看起來很小的改進(也就是 1%的改進),帶來了頂級的比賽結果。從 2003 年到 2013 年,英國自行車運動員獲得了 59 個不同項目的世界錦冠軍。
對於一個以前總是處於中間位置的團隊來說,這已經很不錯了。
1. 什麽是“每天進步 1%”理論?
“每天進步 1%”理論意味著你需要在某件事上做得更好一點。起初,這些變化似乎微不足道。但如果長時間重覆,這些每天的小改進加起來在一年之內就會產生巨大的變化。
這背後的數學原理很簡單。每天 1%的差別,長期下來會導致極大的差距。每天提高 1%,長久下來會成就偉大的結果。
從數學上講,如果你是從 1 開始,每天提高 1%,一年後在特定領域將提高 37.38 倍。
看看這個顯示每天進步 1% 的箭頭,情況看起來非常樂觀,似乎這種越來越好的狀態永遠沒有盡頭。如果你每天都在進步,將戰勝所有其他人。
但是,在我們充滿壓力的日常生活中,這可能嗎?讓我們來看一看。
2. 如果每天進步 1% 會怎樣?
如果你每天只進步 1%,這些微小的改變會累積並帶來巨大的成長,讓你比任何一個強大的人都更強大。
這是你通常會在網上找到的內容。
但如果你真的試著每天進步 1%,到底會發生什麽呢?
好吧,也許你和我一樣,在領會了“每天進步 1%”這一真理時,經歷了一次頓悟。不過在某個時刻,(很抱歉掃了你的興)你會停止進步。這是不可避免的。
為了證明這一點,讓我來分享一下自己上個月的嘗試。
我的一個日常微習慣是做 100 個俯臥撐。不是很多,但它絕對有助於防止我的身體日趨圓潤。
在這件事上,如果應用每天進步 1% 的理論,則意味著我每天應該在前一天的基礎上再多做一個俯臥撐(我只增加了一個,而不是 1%)。我們會得到以下計算結果:
這是我每天做俯臥撐的任務清單。我甚至沒有想著提高 1%,而是每天只增加1個俯臥撐。如果每天提高1%,就更不可能了。
整整一年後的這天,我得做 465 個俯臥撐。第二天,我要做 466 個,以此類推。
就像之前提到的,我嘗試了一下,每天達到 150 個俯臥撐,然後就放棄了。值得慶幸的是,我並沒有完全放棄這個習慣,而只是回到了以前的狀態,每天做 100 個俯臥撐。
當然,從技術上講,我還可以繼續,畢竟我還年輕。我肯定可以做到,但這將意味著,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裏,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俯臥撐,而完全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3. 為什麽“每天進步 1%”的理論不管用?
我不能完全理解為什麽人們會錯誤地認同這種說法:他們每天可以進步 1%,而且會持續一生。
你不能。這並不是說你不應該在認為重要的地方做日常改進,但是到了某個階段後,你只需接受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結果。
讓我們回到上面介紹的自行車隊的例子。
在他們找到合適的枕頭之後,便停止了尋找。
在他們找到合適的自行車輪胎之後,便不再尋找新的輪胎了。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只需要專註於最適合目前狀況的常規事情。是的,他們可能在這裏或那裏做了額外的調整。但是,在找到最適合的狀態之後,依照這種組合執行就行了。
這同樣適用於我們試圖改善生活的途徑。
“每天進步 1%”理論的主要問題可能是因為我們試圖在每件事上都提高 1%,而不是專註於在特定領域取得進步。
4. 如何每天進步 1%
多年來,我一直在尋找個人發展方面的建議,從中我得到了一個令人不快的教訓:你不可能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試圖“成為最好的自己”,情況往往會變得更糟。
從一開始,我的想法就是要變成一個肌肉發達,富有,英俊,聰明,素食主義的人,同時成為一個他人眼中的好朋友,總是在每個人需要的時候出現。當然,所有這些聽起來都很正常。但你越是遵守這些不可能達到的條件,就越會為自己感到羞愧。“哦,今天我沒有做到最好的自己。我可能不配。”
如果我們再看一下自行車車隊的例子,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他們專註於在一個特定的領域做微小的改進:自行車運動。
然而,你認為下面的答案對團隊成員來說會是怎樣的呢?
- 團隊成員是好伴侶嗎?
- 團隊成員是好父母嗎?
- 團隊成員的經濟狀況還好嗎?
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的是,鑒於他們是人類,而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可以預期,他們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可能會不太好。
我在這裏想說的是,每天改善 1%的概念被大家誤解了。我們認為它應該是:“每天在每件事上進步 1%”,而不是“每天在特定的事情上進步 1%”。
但是,前者只會導致自我厭惡和自我憎恨,因為你永遠不會達到這種完美的狀態,唯一能做的就是厭恨自己。而後者可以讓你專註於一個你更有可能得到提高的特定領域。
考慮到這一點,讓我們看看如何以正確的方式每天提高 1%:
第一步:制定一份強有力的改進計劃
第二步:拆解主題,找出能改進的所有方面
第三步:建立檢查點
最後:跟蹤進步並做出修改
第一步:制定一份強有力的改進計劃
圖片來源:durmonski.com
界定改進的範圍。確切地說明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同時也要考慮到哪些方面將保持不變。
更確切地說,我們的目標是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 你想在哪些具體領域取得顯著的進步?理想情況下,你最多只能關註一到兩個領域。
- 在生活的哪些方面,你會想稍稍得到改善?這裏你可以列出幾件你想適度改善的事情。
- 想清楚你會在哪些方面做得很糟糕。
例如,我的個人清單如下:
- 改進:寫更多吸引人的文章。
- 輕微改善:鍛煉身體,健康飲食。
- 我不擅長的領域:社交媒體,讓自己看起來很時髦。
在有了清單之後,我們可以繼續進行第二步:
第二步:拆解主題,找出能改進的所有方面
我們的想法是找出所有需要提高1%的方面。
在第二步,你需要找到所有需要改進的部分。
要做到這一點,你可以拿一個筆記本,把主題寫在中間,在此基礎上,試著想出所有需要改進的主要部分。在完成之後,你需要決定每天要做什麽來取得進步。
例如,如果我想成為一個講得好故事的的人,第一個任務將是尋找偉大故事的來源。然後,制定一個計劃,每天花幾分鐘讀這些故事。另外,寫下故事的亮點,以及如何在我自己的寫作中使用它們,這樣我就可以開始自己創作更好的故事了。
基本上,我們的想法是為與該領域相關的每個部分制定一個“變得更好”的計劃。
第三步:建立檢查點
為你想要精進的領域設定標準,並確保自己的行為不會低於這個標準。
正如我上面提到的,你不可能一直取得 1% 的進步,在某些時候,進一步推進是沒有意義的。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停止。
我上面分享的俯臥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要試圖在俯臥撐上“每天進步 1%”,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最終會穩定在一個水平上,這就是我所謂的“檢查點”。我的檢查點是 100 個俯臥撐,偶爾,我可以做 120 或 140 個俯臥撐,但我的想法是每天至少做 100 個。
在寫作方面,由於好的寫作是主觀的(有些人可能會喜歡某篇文章,而另一些人可能會用侮辱性的言語攻擊我),所以關鍵是要遵循一個已經建立的寫作過程。
你應該設定個人標準,無論發生什麽都要遵循這些標準。
最後:跟蹤進步並做出修改
如果你無法衡量自己在做什麽,就不可能變得更好。所以,要創建一個系統來跟蹤自己的進展,並對其進行修正。理想情況下,可以每個季度都進行調整。
有些領域很容易衡量,如果你想增加收入,可以很容易地查看自己去年的工資,並與今天的收入進行比較。
但是,如果你想看看自己的體型和去年相比有什麽變化呢?最好是在你決定改變的那天給自己拍一張照片。然後,開始記錄體重和鍛煉的頻率。
如果不去衡量,那麽你所謂的改善只是一廂情願的說法。而且,你如何衡量將取決於領域本身和你的喜好。
就個人而言,我使用習慣跟蹤日記來記錄日常生活,但其他形式也是可以的,只要你可以定期添加條目。
4. 寫在最後
在努力了一年之後,你衡量了一下與去年相比,進步了多少。你可能會想:“嗯…沒有我原本應該做的那麽好。而且,也不如世界上的其他人好。
當我們不斷把自己和他人做比較時,總是找不到值得驕傲的事情。在比較的過程中,我們產生了挫敗感。但自我提升領域的一個重要認識是,你沒有義務選擇他人作為衡量機制。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進行比較是更明智、也更實際的做法。
另一個重要的認識是,當我們開始接受自己不“優秀”的部分時,當我們接受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會很糟糕時,將有更好的機會在我們確實希望和確實需要做出實質性改變的領域取得進步。
你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一直變得更好,而且你無法不斷地改進。最終,你會碰壁。但這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證明,經過前期地努力,你已經足夠擅長這件事了。是的,你可能偶爾會需要改進,但如果認為自己可以在某一領域無限進行改進,這種想法是不健康的。
當你在某件事上已經足夠好之後,可以把註意力轉到別的地方去。
參考文獻:
- Slater, Matt (8 August 2012). “Olympics cycling: Marginal gains underpin Team GB dominance”. BBC Sport.
- Sky Track Cycling. (2021, August 3). In Wikipedia.
譯者:Jane
本文來自翻譯,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神譯局·2022-11-23 15:04關註你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一直進步。
https://36kr.com/p/1995499655705348
為什麽你不能每天進步1%?
bitfan關註他28 人讚同了該文章
每個人都看得懂這個神奇的勵志公式,為什麽還不能每天進步1%?
◇ 一個神奇的勵志公式
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或微博上看到過下面這張圖:
這幾個等式曾經被很多心靈雞湯式的文章引用,它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在黑暗的中世紀突然照進一縷科學的聖光一樣,頓時讓無數人醍醐灌頂 —— 哦,原來成功的奧秘在這裏!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哪怕1%,一年之後我就能超過別人37倍,更別說每天進步2%了,一年之後我就能甩別人千裏之外!
真的很震撼,真的很科學,有木有!哈哈哈!
這無數個激動的人裏也包括本文作者查理君,於是秒速轉發給做生意的弟弟,並語重心長的勉勵他:每天進步1%,努力!奮鬥!你的生意一定能成功!
過了很久,查理君來到一個叫知乎的地方,傳說這裏的人都特聰明,特認真,特理性……
突然,一個熟悉的問題跳到眼前:
緊接著,是這個排名第一的回答:
如果你看不清楚,這裏再重覆一遍:
“小明今天花1小時學習,每天再多花1%的時間,一年後他每天就能花37.8小時學習了!”
一顆曾經滿懷希望的、虔誠的、信仰科學的的心,瞬間受到1萬點傷害,有木有!
————我是華麗麗的分隔符————
好了,以上只是為本次分享開一個不那麽枯燥的篇頭,其實今天的主題是 —— “覆利”。
◇ 愛因斯坦的“名言”
查理君本來不想引用那句眾所周知的名言,但是,依照所有談論覆利的文章慣例,還是引用一下吧:
“覆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但是,本著為自己發布的文章永遠背鍋的心態,查理君還是決定考察一番,為此甚至不惜翻山越墻,開動Google,搜索Quora,查找所有能找到的愛因斯坦寫過的書……
最後,考察的結果是:暫無證據證明愛因斯坦說過這句話。
查理君在想,對錢從不感興趣的愛因斯坦,會對一個俗稱“利滾利”的概念發表言論,並稱讚它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嗎?況且,另外七大奇跡是什麽?金字塔、神廟、巨像、花園、陵墓…… 把一種數學上的抽象概念和一堆建築物放在一起,這畫風,也是夠奇特的。
因此,查理君更願意相信,愛因斯坦沒有說過這句話。
但查理君可以確定的是,查理·芒格不但發表過關於覆利的名言,而且在他的智慧非凡的《窮查理寶典》一書中,還特別強調覆利是最重要的思維模式之一。
關於覆利,查理·芒格是這麽說的:
“理解覆利的魔力和獲得它的困難是理解許多事情的核心和靈魂。”
查理君一直試圖真正搞懂這句話的含義,於是就有了今天這篇文章。
那麽,覆利到底是什麽?
◇ 覆利到底是什麽?
覆利其實是指數增長(Exponential growth)的一種,有趣的是,它和查理君分享的另一篇文章《Less is more》的主題冪次法則(Power law)還有著一種神奇的關系 ——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覆利就是冪次法則的孿生兄弟(或姐妹)。
一圖勝千言:
這張圖的含義用也可以用下面這個公式表示:
在上圖中,紫色的線表示r=7%,t=10,對應的下面那條細線就是它的孿生兄弟,一條指數級下降的曲線。
也就是說,同一個方程,當指數為正值的時候,就是我們看到是指數增長的曲線,當指數為負值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條下降曲線,也就是冪次法則的那條曲線。
我們知道冪次法則可以用來分析世界上很多現象,比如城市人口分布,國家財富分配,微博粉絲數量分布等等,那麽指數增長在現實中有什麽現象與之對應嗎?
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利滾利”這種人為強加的指數增長,還有很多現象,也是呈現指數增長的,比如:
- 培養液中的微生物會以指數增長的方式不斷分裂出新的微生物,直到養分被消耗殆盡;
- 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比如SARS)會在人群中以指數增長的方式不斷傳播,直到被幹預打斷;
- 如果保持出生率和死亡率在一定比率的情況下,社會人口的增長也是一種指數增長;
除此之外,最最震撼的指數增長現象要屬這個:原子彈爆炸。
原子彈是利用鈾235或鈈239的裂變鏈式反應原理而發明的威力巨大的武器。整個過程有點像細胞分裂,原子彈中發生裂變的每個鈾核產生多個中子,每個中子可以被相鄰的鈾原子吸收,導致它們依次裂變,最終釋放出驚人的能量。
這個過程中鈾原子的數量就是指數增長。
來一張圖展現一下人類迄今為止掌握的最強大力量:
說完指數增長,讓我們回到芒格所說的覆利概念。
芒格是一個投資者,他在談到覆利的時候,更多指的是金融範疇的覆利(Compound interest),而不是更廣義的指數增長。
什麽是覆利?覆利,簡單的講,就是將周期性的利潤加入到本金之中,讓利潤也產生利潤。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這個話很簡單也很深刻,其中蘊含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覆利。
想象在一個坡上滾雪球,雪球每滾一周,球的直徑就增大一點,新滾到雪球上的雪也變成了雪球的一部分,然後這個更大的雪球繼續去滾更多的雪,這是不是很像企業將利潤再投資而賺取新的利潤?不能不說巴菲特真的很睿智,用這麽形象的說法闡述了覆利的道理。
在世界範圍內,長期穩定的獲得覆利式增長的典範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共同開創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這家企業從1964年開始到2016年,每年的賬面價值平均增長率為19%,雖然這個數字只比美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增長率高10個百分點,但是覆利的強大威力,卻讓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從19美元/股增長到了$172,108美元/股。
對,你沒有看錯,到去年為止增長了9000倍!而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值卻只增長了127倍。
覆利式增長如此誘人,但實際上獲得它並不容易,尤其是想要獲得長期穩定的覆利式增長更加困難。
現實世界中只有少數的企業可以做到,因此商業領域也如冪次法則所展示的那樣,占少數數量的成功企業獲得了行業的大部分利潤。比如,據美國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蘋果一家的利潤就占到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91%。
關於金融領域的覆利就說到這裏,各位讀者如果感興趣,可以讀一讀巴菲特給股東的信,感受一下伯克希爾這個覆利機器的神奇。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開篇提到的問題 —— 為什麽你不能每天進步1%?
實話說,這個問題並不是很好,因為它給人一種印象,好像已經默認否定存在這種每天進步1%的可能性,這不是一個理性的思考態度。
也許更好的問題是:人有沒有可能每天進步1%?也就是說,人的知識或技能有沒有可能實現某種覆利式增長?
◇ 人有沒有可能每天覆利式進步1%?
當查理君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發現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覆雜的問題。
為什麽?且看下面的分析。
首先想一下怎麽定義進步?
《辭海》對進步的定義是:“人或事向前發展”。
顯然這個定義太抽象了,那我們來具化一下: 對於學生來說,進步是學習成績的提高;對於一個廚師來講,進步是做出更美味的飯菜;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進步是更高更快更強…..這個列表還可以更長。
問題就在這裏,進步的定義如此抽象,含義如此廣泛,以至於很難使用一種統一的方式來量化。
曾經有一個學習理論叫1萬小時定律,這個理論是說,不論你是什麽樣的人,只要你能堅持學習某種技能超過1萬小時,就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這個理論就像我們文章開頭那位知乎網友的回答一樣,都是以時間來量化學習。
1萬小時理論曾經一度很流行,畢竟發明者是寫暢銷書出身的。直到後來又出現了一本書叫《刻意練習》,它的作者正是1萬小時理論所依據的實驗數據背後的心理學家之一。《刻意練習》的作者在其書中直接明了的指出1萬小時理論的錯誤之處,並且給出嚴謹的證據論證了1萬小時定律是不靠譜的……(1萬小時理論瞬間受到1萬點傷害! ? )
這個故事告訴告訴我們,想發明一種理論來解決“學習進步”的問題,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會被更牛的人打臉。
所以查理君決定吸取這個教訓,換一個角度來思考。
我們知道,在全世界,尤其在中國,有一個高度統一的辦法來衡量人的學習進步 —— 對了,就是考試。雖然有一定的缺陷,但考試的分數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
那麽從學生成績的角度來看會是怎樣的情形?大量的統計結果表明,考試成績是一個正態分布。
什麽是正態分布,就是下面這張圖中所表示的樣子:
正態分布也很符合我們的直觀感受,回想我們高中時代的學習,班上成績最好的和最差的往往是少數,而成績中等的總是占大多數。學生成績的正態分布也許說明,在傳統教育領域裏,學習成績沒有出現指數增長的情況,不然這張圖就更可能是冪次法則中那條快速下降的曲線,那樣的話,有可能一個班裏前幾名同學的成績就是後面所有同學的成績的總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我們再拿另外一個中國人都熟悉的學習來討論一下 —— 背單詞。
我們都背過英語單詞,對有的人來說背單詞是一件痛苦的事,比如查理君。如果存在一種指數增長的背單詞方法的話,那絕對是全中國正在為學英語而痛苦的莘莘學子的最大福音啊。
為了推理,我們先假設存在這種神奇方法,姑且稱之為覆利式背單詞法吧。
讓我們先定一個小目標,從第一天背10個單詞開始。第二天,我們再多背1個,達到11個單詞,這樣我們的日增長率就是10%(有人說,太低了,我可以第二天背20個!查理君說,慢慢來,看看覆利式背單詞法的效果如何。)
假設我們能以這個增長率背單詞,那麽之後我們每天需要背的單詞數是多少:
10天後的單詞數:10 x 1.1 ^ 10 = 26個
20天後的單詞數:10 x 1.1 ^ 20 = 67個
60天後的單詞數:10 x 1.1 ^ 60 = 3044個
(註:1.1^10 是(1+10%)的10次方)
一開始看起來一切還都正常,然而2個月後,一切看起來就像個笑話了。更別說3個月後,到那個時候,你一天就可以背完GRE所有單詞!
顯然沒有人能夠這樣背單詞。
原因可能在於,指數增長的威力實在是過於強大了,人的大腦能力和資源有限,難以承受這種指數級的增長。
綜合上面兩個案例的分析結果似乎表明:學習這件事情,沒有什麽指數級增長的方法。
說到這裏,知乎的網友們是不是長籲一口氣 —— 原來學習真的不能以指數級增長,知乎誠不欺我也!
且慢!
還記得那句話麽 ——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
是啊,我們不行不代表別人不行,畢竟這個星球上還存在著比我們聰明的多的“智人”:
柯潔18歲就成為了圍棋世界冠軍;
李叫獸25歲就成為了百度副總裁;
斯科特·揚1年內就學完了麻省理工4年的課程;
…..
(沒有聽說過上面幾位神人故事的讀者,是不是又瞬間感覺受到了1萬點傷害?有木有!)
為什麽別人年級輕輕就這麽牛?
也許真的存在某種指數增長的學習方法,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前面兩個分析,會發現兩個問題:第一,考試分數並不能全面客觀的反映人的真實水平。第二,單詞學習也不能機械的以單詞量來衡量。
學校裏考試成績是個正態分布沒錯,但是它有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它無法考察超出考試範圍的知識。
上個月的第二屆《中國詩詞大會》中,一個叫武亦姝的16歲才女取得了決賽冠軍,刷遍了朋友圈。
我們回想一下,在詩詞大賽中的所有比賽者,包括選手和百人團對詩詞的掌握,是不是有點像冪次法則分布 —— 少數高手掌握的知識超過其它所有人總和?
當然我們沒法去做具體的統計,但是從某個環節中,武亦姝一個人戰勝了百人團308人的事實中,似乎可以推斷,如果不設置分數上線和考試範圍來考察人的某類知識,那麽成績就不一定是正態分布了。
而在真實的世界中,沒有人會給你的知識設置一個上限,能獲得多少知識,全憑個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努力,因此上述詩詞大會的案例可能會更有意義一些。
我們再回顧一下覆利是什麽,如果除去具體的數學含義,或許我們可以將覆利這個概念再進行一次抽象。
◇ 覆利的更高一級抽象:自我循環加強。
人類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累積過程,不是把知識放在一個又一個格子中就可以了。比如背單詞,每個單詞的含義往往不是只有一個,在不同的語境中單詞的含義也會變化,如果不知道單詞在不同語境中的用法,僅僅是知道了它的意思,這種新增的知識其實所起的作用很小。
實際上,人的大腦是一個整體,新的知識或技能被大腦學習之後,是可以幫助人來理解和學習更新的知識和技能的。
也就是說,新知識可以幫助學習更新的知識 —— 這是不是很像滾雪球?
查理君覺得很像,並且認為: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是一個自我循環加強的過程。
查理君研究了這麽多學習類的書,目前尚未看到有心理學家或學習專家提出類似的觀點。
那麽今天,查理君就鬥膽給這種學習方式起個名字:
“雪球學習法”,或者叫“覆利式學習法”。
至於具體這種方法如何進行操作,說實話,查理君也在摸索之中,如果有所心得,將來再分享出來。
人的學習是一個覆雜的過程,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屬於認知心理學範疇。但從目前心理學的發展狀況來看,整個領域還是混沌一片,這個情況從美國的心理學會有54個不同心理學分支就可見一斑,因此,人類對學習的探索的路註定還會很長。
最後,再分享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查理·芒格也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過這麽一句話:
“I got the idea to add a mental compound interest too, so I decided I would sell myself the best hour of the day to improving my own mind … “
mental compound interest, 我將它理解為覆利式思維。
可惜,查理·芒格並沒有深談這種方法。
不過這不要緊,這至少給了我們一種啟發,也許真的可以找到一種覆利式學習方法。如果你找到了,別忘了告訴查理君哦,我等著。
本文總結:
本篇文章主要探討了“覆利”這個概念,主要的觀點如下:
- 覆利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模式(Mental Model);
- 指數增長是冪次法則的孿生兄弟;
- 可能存在某種覆利式思維的學習方法;
最後,以一句查理·芒格的話做為結語與各位讀者朋友共勉:
“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你以前更聰明一點點。” —— 查理·芒格
♨ 本文為公眾號「窮查理筆記」原創,轉載需獲得授權。
編輯於 2020-03-28 12:03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45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