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 10 月. 16, 2023/星期一

自戀型人格亞型

自戀型人格障礙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百科全書、科學新聞和研究評論

介紹

自戀型人格障礙(NPD)的特點是誇大自我重要感、過度需要欽佩和妄想的地位感、同情他人感受的能力或意願降低以及人際關係誇大。它是一種人格障礙,其特徵是情緒紊亂。剝削行為。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人格障礙這一大類的亞型之一。它通常與其他精神疾病相關,並與顯著的功能和社會心理障礙相關。人格障礙是一類精神障礙,其特徵是在這些情況下表現出或偏離這些情況的行為、認知和內心體驗的持續和僵化的適應不良模式。在所有文化中都可以接受。這些模式在成年早期形成,並與嚴重的痛苦和殘疾相關。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參見《國際疾病分類》(ICD) 第 6 章和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DSM)。 NPD 沒有標準治療方法。它與其他精神疾病的高度共病影響了治療選擇和結果。心理治療通常分為兩類: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並且越來越多的人支持將兩者整合到治療中。然而,幾乎完全缺乏確定治療有效性的研究。

 學術文章

= DSM-5 =

《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5) 指出,NPD 至少具有以下九個標準中的五個: 史詩般的自我重要感 沈迷於無限成功、權力、才華、美麗或理想愛情的幻想 相信他們是“特殊的”和獨特的,只有其他特殊的或高級的人(或機構)才能理解或應該與他們交往 要求過度讚揚 權利感(尤其是對優惠待遇和自動遵守期望的不合理期望) 人際剝削(利用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認識或同情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經常嫉妒別人或相信別人嫉妒他們 NPD是DSM-5中的B類人格障礙,表明傲慢和傲慢的行為和態度。 B 類人格障礙患者通常表現得戲劇性、情緒化或反覆無常。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一種精神障礙,其特徵是終生誇大自我重要性、過度渴望欽佩以及同情他人感受的能力下降。像其他人格障礙一樣,NPD 的診斷是由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在臨床訪談中做出的。診斷過程通常涉及要求客戶描述與他們情感上親近的人。這可能會暴露出極端傲慢或缺乏同理心。自戀型人格障礙通常始於青春期或成年早期。 NPD 的真正癥狀很普遍,在各種社交場合都很明顯,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嚴格一致。 NPD 的嚴重癥狀會嚴重損害形成有意義的關係(例如友誼、親屬關係和婚姻)的心理能力。一般來說,NPD 癥狀還會損害一個人在工作、學校或重要社交環境中進行社交活動的心理能力。 DSM-5 表明,一個人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必須與社會規範存在重大差異,才有資格具有 NPD 癥狀。

= ICD-11 和 ICD-10 =

在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國際疾病和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十一版 ICD-11 中,所有人格障礙均以“人格障礙”這一單一標題進行診斷。診斷標準主要涉及評估功能障礙、痛苦和適應不良行為。一旦診斷出來,臨床醫生可以使用五個特徵域來解釋功能障礙的具體原因。因為這些對潛在的治療有很大的影響。目前概念化的 NPD 或多或少完全符合 ICD-11 的反社會特徵,其中包括自我中心主義(權力、尋求關註、權利和自我中心主義)和同理心。缺乏(包括冷酷、無情、控制欲、人際交往)。在以前的版本中,ICD-10自戀型人格障礙(NPD)被列為“其他特定人格障礙”類別。這意味著 ICD-10 請求在 DSM 中將案件列為 NPD。 -5只需滿足一般診斷標準即可。

= 相關功能 =

患有 NPD 的人誇大了他們與他們認為具有更高技能、成就或地位的人的親密程度。個人優越感會導致他們主導談話、看不起別人,並在別人談論他們時變得不耐煩和輕蔑。這種行為與工作和親密浪漫關係等生活方面的整體損害有關。據觀察,患有 NPD 的人會使用社會心理策略,例如貶低或不尊重他人、侮辱或責備他人的傾向,通常伴有憤怒和情緒。敵視人們對反社會行為的反應。自戀型人格的人更容易對拒絕做出憤怒和攻擊性的反應。一些患有 NPD 的人(參見亞型)會對批評或失敗(實際的或想像的)做出反應,感到羞恥、屈辱、無價值,通常會假裝謙卑、憤怒或憤怒。你通過爆發反抗或提出要求來向人們隱藏這種感受。 DSM-5 指出:“許多非常成功的人表現出可以被視為自戀的人格特徵。這些特徵是不靈活的、適應不良的和持久的。只有當它是有毒的並導致嚴重的損害或主觀痛苦時。”鑑於與自戀相關的高功能社交能力,一些患有 NPD 的人可能不會將這種診斷視為對其生活的功能性幹擾。患有 NPD 的人由於過度自信而往往非常雄心勃勃,但因為他們拒絕冒險避免失敗或失敗的出現,這種想法並不一定會轉化為高職業成就和成功。它沒有聯繫。此外,心理上無法容忍分歧、矛盾和批評,使得自戀型人格障礙者很難與上級和同事一起工作並保持長期的專業關係。

= 鑑別診斷 =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發生表明與其他精神疾病的合併癥很高。患有 NPD 易感變體(參見亞型)的人容易出現精神抑鬱性抑鬱癥,其強度通常符合共病抑鬱癥的臨床標準。 NPD 與雙相情感障礙和物質使用障礙,尤其是可卡因使用障礙的發展有關。 NPD也可能與其他精神疾病共存或區別,包括表演型人格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或偏執型人格障礙。 NPD 還應與躁狂和輕躁狂區分開來。這些案例也可能表現出誇大的情況,因為它們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損害。儘管兒童和青少年經常表現出類似 NPD 的人格特徵,但這種現象通常是短暫的,並且達不到正式診斷 NPD 的臨床標準。

亞型

儘管 NPD 的 DSM-5 診斷標準被認為是同質的,但已使用各種亞型對 NPD 進行分類。對於有多少亞型還沒有太多共識,但人們普遍認為至少有兩種。誇張或公開的自戀和脆弱或隱藏的自戀。然而,DSM-5 或 ICD-11 無法識別 NPD 的任何亞型。

= 經經驗驗證的亞型 =

一些研究表明,NPD 分為三種亞型,可根據癥狀標準、合併癥和其他臨床標準進行區分。這些都是: 浮誇/惡意:這個群體表現出浮誇、權利感、對人的剝削和操縱、追求權力和控制、缺乏同理心和悔恨、明顯的過敏和敵意。該群體以高度反社會和偏執型人格障礙、藥物濫用、外化、失業和高暴力可能性而聞名。值得註意的是,拉斯等人。觀察結果表明,該群體“似乎沒有遭受潛在的不足感,也沒有出現除憤怒之外的負面情緒狀態”。與抑鬱和焦慮迴避呈強烈負相關。脆弱/被掩蓋:這種突變與羞恥、嫉妒、怨恨、自卑情結(有時被傲慢“掩蓋”)、權利、認為自己被誤解或不被賞識的信念以及過度反應有關。定義為反對蔑視和批評。這種變異與情緒困擾、共病抑鬱、焦慮、迴避型、邊緣型和依賴型人格障礙水平升高有關。高功能/暴露狂:這種變體被描述為“一個高功能的自戀者,過分、好勝、尋求關註。”尋求和性挑釁,他們適應性地發揮作用,並傾向於利用他們的自戀特徵來獲得優勢。研究發現,這一群體的心理問題相對較少,強迫性人格障礙的發生率較高,而過度的完美主義被認為是導致該障礙的潛在原因。

= 其他=

群體自戀 第四種類型是公共自戀者。社區自戀是發生在群體環境中的一種自戀形式。它的特點是越來越重要並且渴望得到別人的欽佩。與浮誇自戀者相比,群體自戀者傲慢且自我激勵,有一種權利感和浮誇感。然而,公共自戀者在公共領域尋求權力和欽佩。他們認為自己是無私的、聖潔的、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的、溫暖的。表現出群體自戀的人經常在群體中尋求權力和影響力的職位。米龍的分類法 Theodore Millon 在他的研究《人格障礙:DSM-IV-TM and Beyond》(1996)中提出了 NPD 的五種亞型,但沒有具體說明每種亞型的具體治療方法。沒有。 偉大類型與弱勢類型之間的歷史界限 多年來,許多臨床醫生和理論家描述了 NPD 的兩種變體,類似於自戀的誇張和脆弱的表達。示例包括:

= 自戀人格量表 =

NPD 以及誇大/公開和脆弱/隱藏亞型的風險因素使用自戀人格量表進行測量,這是一種於 1979 年首次開發的評估工具。該評估工具已在 1984 年、2006 年和 2014 年推出新版本多次叠代。在捕捉浮誇自戀的同時,它似乎也捕捉到了脆弱的元素。在流行的三方模型中,誇大自戀是在領導/權威和誇大/暴露主義維度上進行評估的,而誇大和脆弱特徵的組合則在權利/可利用性維度上進行索引。

= 病態自戀量表 =

病理性自戀量表(PNI)旨在衡量誇大和脆弱的自戀狀態的波動,類似於一些臨床醫生表面上觀察到的情況(儘管缺乏這種現象的經驗證據)。它同時具有“浮誇”和“脆弱”量表,但從經驗上看,兩者似乎都主要反映了脆弱的自戀。 PNI 量表顯示出與準自殺行為、自殺企圖、殺人意念和心理治療使用等多個方面的重要關聯。

= 五因素自戀量表 =

五因素自戀量表(FFNI)被定義為對誇大和脆弱的特質自戀表達的綜合分析。該量表測量了 11 個誇大自戀的特徵和 4 個脆弱自戀的特徵,這兩個特徵都與 NPD 的臨床評估相關(傲慢、誇大的幻想、操縱性、權利、剝削性的誇大特徵等表明了更強的關係)。隨後的分析表明,FFNI 實際上衡量了三個因素。 代理人外向:誇大的自我重要性、浮誇的幻想、追求偉大和欽佩、社會主導和權威、暴露狂和參與人際行為。 以自我為中心的敵意:蔑視他人、心理特權、人際剝削和操縱行為、缺乏同理心、對批評或責備感到憤怒、懷疑、尋求刺激。 自戀神經癥:容易受到羞辱,對批評或訓斥過度敏感和產生負面情緒,過度需要讚揚來維持自尊。浮誇自戀是能動性和敵意的結合,而脆弱則是敵意和神經質的結合。這三個因素與臨床重要變量顯示出不同的關聯。代理特質與高度自尊、對他人和未來的積極看法、自主和真實的生活、對個人成長的承諾、人生目標感和生活滿意度有關。神經質特徵與所有這些變量顯示出精確的負相關性,而對抗性特徵則顯示出更複雜的關聯。這些包括對他人(但必然是自我)的負面看法、與“真實自我”的疏遠、對個人發展的冷漠、與他人的負面關係以及所有形式的攻擊性和相關性。

= Millon 臨床多軸庫存 =

Millon 臨床多軸量表 (MCMI) 是 Theodore Millon 開發的另一項診斷測試。 MCMI 包括一定程度的自戀。研究發現 NPI 和 MCMI 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MCMI 衡量自戀型人格障礙 (NPD),而 NPI 衡量一般人群中發生的自戀。 MCMI 是一種篩選工具。換句話說,NPI 衡量的是“正常”的自戀。換句話說,大多數 NPI 得分很高的人並沒有 NPD。事實上,正如衡量 NPD 時所預期的那樣,NPI 並沒有捕獲任何類型的自戀分類單元。 2020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在脆弱自戀方面的得分明顯高於男性,但在誇大自戀方面沒有性別差異。

原因

儘管 NPD 沒有具體的原因,但可以使用生物心理社會模型來解釋它,該模型描述了生物、心理和社會環境因素的風險因素組合。這包括但不限於遺傳學、神經生物學、創傷、虐待和育兒。

= 遺傳 =

有證據表明 NPD 具有高度遺傳性,許多遺傳影響表明遺傳力因亞型而異。歷史上許多雙胞胎研究都表明 NPD 具有遺傳性,包括一般的人格障礙。

= 環境 =

環境和社會因素也影響NPD的發展。在某些人中,脆弱的自戀(或脆弱/隱藏的自戀型人格障礙)可能是由於對其主要照顧者(通常是父母)的情感依戀受損而產生的。缺乏對父母的心理和情感依戀會導致孩子認為自己不重要,與其他人(通常是家庭、社區和社會)無關。孩子們通常會相信自己有毫無價值和不受歡迎的性格缺陷。人們對浮誇自戀(或其伴隨的 NPD 亞型)的起源知之甚少,但過度放縱、縱容或麻木不仁以及過度控制的養育方式是兒童患 NPD 的危險因素。人們經常認為《精神障礙的治療》(2014)確定了以下因素推動了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發展: 出生時脾氣暴躁(行為個體差異) 過度的讚揚永遠不會與現實的批評相匹配 對童年良好行為的過度讚揚或對不良行為的過度批評 家庭成員或同事的過度放縱或高估 因非凡的外表和能力而受到成年人的欽佩 童年情感、身體或性虐待造成的創傷 不可預測或不可靠的父母照顧 向父母和同事學習操縱行為 此外,《現代性與自戀型人格障礙》(Modernity and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2014)中報告的一項研究發現,自戀型人格特徵在現代社會比在傳統保守社會中更為明顯。我們發現文化因素也會影響 NPD 的患病率,因為它更常見。社會。

= 病理生理學 =

一項關於自戀型人格障礙發展的研究發現,NPD 患者的大腦存在結構異常,特別是左側前島葉皮層灰質含量較低。 2015 年的一項研究結果將 NPD 狀態與前額皮質灰質數量減少聯繫起來。島葉和前額皮質是已被識別和研究的大腦區域,與人類情感(如同理心和同情心)以及心理功能(如認知和情緒調節)相關。該研究的神經學發現表明,NPD 可能與情感同理心和情緒控制能力受損有關。

管理

NPD 的治療主要是心理治療。儘管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精神藥物治療對他的 NPD 有效,但事實證明這些治療對於治療合併癥是有用的。心理治療分為兩大類: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分析治療包括轉移聚焦心理治療、基於心理化的治療和元認知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圖式療法和辯證行為療法。形式還包括團體治療和夫妻治療。具體治療的選擇取決於個體癥狀。儘管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治療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但有許多針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治療方法。儘管 NPD 患者很痛苦,但他們卻缺乏尋求治療的行為,因此治療變得很複雜。此外,無論診斷如何,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生活滿意度較低,生活質量較差。 NPD 患者通常患有精神疾病,這使得診斷和治療變得複雜。 NPD很少是人們尋求心理健康治療的主要原因。當 NPD 患者接受治療(精神科或精神科)時,他們經常尋求緩解共存精神障礙,如重度抑鬱癥、物質使用障礙(藥物成癮)或雙相情感障礙。

預後

目前尚無已知的 NPD 單一治療方法,但您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輕癥狀。治療抑鬱癥的藥物,例如抗抑鬱藥,通常由醫療保健提供者開處方。情緒穩定劑可減少情緒波動,抗精神病藥可減少精神病發作的發生率。 在接受心理治療以治療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中,NPD 的存在會減慢治療進展並增加退出率。在這種療法中,目標通常是探索對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特徵和行為,確定這些行為如何給個人和他人造成痛苦,並有助於自戀防禦。探索早期經歷並開發新的應對機制來取代這些防禦並幫助患者。以更真實、更微妙的方式觀察自己和他人,而不是全好或全壞,識別並實踐更有益的行為模式,培養人際交往能力,滿足他人的需求。並學會考慮情緒。

流行病學

截至 2018 年,總體患病率估計在 0.8% 至 6.2% 之間。截至 2008 年,根據 DSM-IV,NPD 的終生患病率為 6.2%,其中男性為 7.7%,女性為 4.8%,2015 年的一項研究證實了性別差異。在臨床環境中,估計患病率範圍為 1% 至 15%。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發生表明與其他精神疾病的合併癥很高。

歷史

“自戀”一詞來自羅馬詩人奧維德於公元 8 年寫的一本 1 世紀的書。 《變形記》第三卷是關於他的兩個主角納西索斯和艾科的神話。水仙是一位英俊的年輕人,他拒絕了許多潛在的戀人。當納西索斯拒絕了仙女的迴聲時,眾神懲罰了他,讓他愛上了自己在水坑裏的倒影。當納西索斯發現他所愛的對象無法回報他時,他在痛苦中慢慢死去。歷史上人們都認識到過度自私的概念。在古希臘,這個概念被理解為傲慢。直到 1800 年代末,自戀才開始用心理學術語來定義。 哈夫洛克·埃利斯 (Havelock Ellis,1898) 是第一位使用該術語的心理學家,他將這個神話與他的一位患者的癥狀聯繫起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905-1953)在三篇關於性理論的文章中使用了“自戀性力比多”一詞。 歐內斯特·瓊斯(Ernest Jones,1913/1951)是第一個將極端自戀解釋為性格缺陷的人。 羅伯特·瓦爾德(Robert Waelder,1925)發表了第一個關於自戀的案例研究。他的病人是一位成功的科學家,有優越感,癡迷於培養自尊,缺乏通常的負罪感。患者冷漠、獨立,無法同情他人的處境,並且在性方面自私。瓦爾德的患者也過於邏輯化和分析性,重視抽象的智力思維(思考的想法)而不是科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自戀人格於 1925 年由精神分析學家羅伯特·瓦爾德 (Robert Waelder) 首次描述。自戀型人格障礙(NPD)這個術語被創造出來。韋爾德的原創作品影響了自戀型人格障礙、當今的自戀和臨床障礙的定義。

= 弗洛伊德主義和精神分析 =

自戀和 NPD 的早期歷史源於精神分析。關於成年神經癥患者的無所不能,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說:“這種信念是對童年時期舊有的狂妄自大的坦率承認。”並且,“在大多數其他形式的妄想癥中都可以檢測到狂妄癥的成分。這種狂妄癥本質上是嬰兒期的,隨著發育的進展,它會成為社會考慮的犧牲品。”有理由認為它會是這樣。”自戀傷害和自戀傷疤是弗洛伊德在 20 年代使用的術語。自戀傷害和自戀打擊是兩個幾乎可以互換的不同術語。當自我受到實際的或感知的批評傷害時,自戀者表達的憤怒可能與所收到的批評的性質不成比例。但通常 NPD 的行動和反應是有意的和經過計算的。儘管偶爾會出現個人焦慮,但 NPD 患者誇大的自我概念仍然基本穩定。埃德蒙·伯格勒(Edmund Bergler)在《賭博心理學》(1957)中認為狂妄自大是兒童心理中的正常現象,也是後來出現的癥狀。如果一個人開始賭博,他們在成年後就會再次變得活躍。奧托·費尼克爾在他的《神經癥精神分析理論》(1946)中寫道,那些在晚年對自己的自戀創傷做出消極反應的人通常是童年自大的結果。他說他經歷了類似於妄想的回歸。

==自戀供給==

自戀供給是奧托·費尼切爾 (Otto Fenichel) 於 1938 年提出的一個概念,代表個人從環境中獲得的一種欽佩、人際支持或滋養形式,對他們的自尊至關重要。該術語通常用於負面含義,描述對關註或欽佩的病態或過度需求,而不考慮他人的感受、意見或偏好。

==自戀的憤怒==

自戀憤怒一詞是 Heinz Kohut 在 1972 年提出的概念。自戀憤怒被理論化為對自戀者的自尊或感知到的自尊受到威脅的反應。自戀的憤怒是一個連續體,從冷漠、輕微的煩躁和易怒的表達,到嚴重的爆發,包括暴力攻擊。自戀的憤怒反應不一定局限於自戀型人格障礙。它也可能出現在緊張癥、偏執妄想和抑鬱癥的發作中。後來有人提出,自戀者有兩層憤怒。第一層憤怒是對他人持續的憤怒,第二層是受虐狂。

= 對象關係 =

20世紀下半葉,美國和英國克萊因心理學家利用客體關係理論重新評估了狂妄自大作為一種防禦機制,這與弗洛伊德認為狂妄自大是精神分析障礙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克萊因的這種治療方法建立在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的觀點之上,即自戀狂妄自大是正常心理髮展的一個方面,奧托·克恩伯格(Otto Kernberg)將這種自大狂描述為正常心理髮展的一種。這與 NPD 的病態扭曲形成鮮明對比,自戀者可以通過心理預測來轉移責任,並且不能容忍相互衝突的觀點和意見。對他人的情感、精神和心理需求漠不關心。雖然他們認為人們應該將他們視為理想的人,但他們對自己行為的後果漠不關心。在隨後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宏偉成分的研究中發現了“誇大的自我概念”和“實際的自我”這兩個術語的合併,以及理想化和貶低以及否認的防禦機制的結合。很明顯。

= 與其他人格障礙的比較 =

NPD 與邊緣型人格障礙具有共同的特徵,包括社會恥辱、原因不明和患病率。 2020 年的一項研究認為,NPD 遵循與邊緣型人格障礙類似的歷史趨勢,並指出:“在過去 30 年中,BPD 的精神病理學、長期病程和有效治療已得到闡明。NPD 與之前的 BPD 一樣,仍然受到汙名化和了解甚少,但現在擁有新一波調查和治療開發的潛力。但是 NPD 也與現在已名聲掃地的“多重人格障礙”(MPD) 常見人格群有一些共同點。文化和臨床知識。MPD在20世紀80年代受到主流媒體的高度關註,但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幾乎完全從公眾視野中消失,部分原因是其許多主張被徹底揭穿,以及進入法律辯護領域所造成的明顯社會損害。與 MPD 一樣,NPD 在沒有堅實的經驗基礎的情況下在社交和一般媒體論壇上獲得了廣泛關註,儘管在臨床傳說中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描述。 NPD 標籤可能在口語和臨床上被濫用,目的是增強自尊、貶低目標或出於其他不利於標籤接受者的動機。最後,儘管普遍存在相反的假設,但公眾對 NPD 日益增長的興趣並沒有伴隨著近幾代人自戀增加的假設。

爭議

當人格障礙委員會在《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 5 版(2013 年)中建議將自戀人格從手冊中刪除時,圍繞自戀的爭議的程度就變得顯而易見。 。臨床界展開了長達三年的爭議性辯論,約翰·岡德森 (John Gunderson) 是他最精明的批評者之一,他是 DSM 人格障礙委員會第四版手冊的負責人。美國精神病學協會 (APA) 在《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 4 版文本修訂版 (DSM-IV-TR, 2000) 中製定、解釋和定義了自戀型人格障礙。發表於 ,但因沒有充分描述 NPD 人格障礙的範圍和復雜性而受到臨床醫生的批評。 。因為它過於關註“自戀個體的外部、癥狀或社會人際模式,而犧牲了內部複雜性和個人痛苦”,這就是 DSM-IV-TR 中 NPD 的定義。這意味著臨床效用正在下降。在修訂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時,人格和人格障礙清單工作組建議將自戀型人格障礙(NPD)作為一個單獨的項目從 DSM-5 中刪除,並且不對 NPD 進行任何明確的改變。替換的方法。我們使用基於功能失調的人格特質領域的嚴重程度的維度方法。批評 DSM-5 修訂版的臨床醫生將新的診斷系統描述為“不能很好共存的笨拙的異質模型集合”,限制了其在臨床環境中的有用性。儘管重新引入了 NPD 項目,APA 對 NPD 的重新表述、重新定義以及基於人格特質的維度視圖的重新定義仍然保留在 DSM-5 人格障礙列表中。 2011 年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自戀不應被視為一個單獨的診斷類別,而應被視為與所有人格障礙相關的人格的一個方面。在 2012 年對 NPD 文獻的回顧中,研究人員發現自戀型人格障礙“表現出分類學上的不一致,並且將其視為一個特徵領域值得進一步研究,並且引起了該領域的極大興趣”。 2018 年的潛在結構分析表明,DSM-5 NPD 標準未能區分潛在自戀和與 NPD 診斷相關的自戀的某些方面。

在流行文化中

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在 1995 年電影《為而死》(To Die For) 中飾演蘇珊娜·斯通-馬利特 (Suzanne Stone-Mallett),她想不惜一切代價上電視,即使這意味著殺死她的丈夫。對她性格的精神病學評估表明,她“被評估者認為是典型的自戀型人格障礙。平均而言,她的得分達到了八分……如果她接受了人格障礙評估,她就會得到診斷。”自戀型人格障礙。 ” 傑伊·蓋茨比(Jay Gatsby),F·斯科特·菲茨傑拉德(F. Scott Fitzgerald)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1925)中的同名人物,是“一個尋求進入上流社會的頑固美國男人的縮影”,並且“被描述為一個病態的自戀者。”理想變得“誇張和顛覆”,他們的“彌天大謊、糟糕的現實感、權利感和對他人的剝削”共同導致了他自己的滅亡。

也可以看看

黑暗三合會。應用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將自戀人格特徵與馬基雅維利主義和精神病態聯繫起來。

https://academic-accelerator.com/encyclopedia/zh/narcissistic-personality-disorder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五種亞型

“It’s not easy being superior to everyone I know.” —Anonymous

自戀可以被定義為個人傾向於認為他或她自己是優越的,有權利的或“特殊的”,傾向於貶低其他人以使自己感覺良好。在這個時刻以“我”為中心、強調社會地位和物質的社會中,自戀往往是廣泛存在且具有高度破壞性。

但並非所有自戀者都是一樣的,許多慢性自戀者存在多種亞型,可在不同的關系中交替或組合出現。

1.公開自戀者

“That’s enough of me talking about myself; let’s hear you talk about me.” —Anonymous

公開自戀者擁有許多與自戀相關的最常見的特征,比如誇大其詞、爭取註意力、膚淺的魅力、誇張、過分的認為自我重、對權利的索取、操縱、貶低、傲慢屈尊等等等等。

公開自戀者往往表現出對其他人的不尊重和不關愛 – 只考慮自己的想法和事情,希望世界圍繞著自己轉。

2.隱蔽/內向自戀者

“One cries because one is sad… I cry because others are stupid, and that makes me sad.” —from Big Bang Theory

這種自戀的特征包括但不限於安靜的沾沾自喜、優越感,自我沈醉、缺乏同理心、快速判斷人或事情“無聊”或“愚蠢”,或以自己是“被人誤解的特殊的人”為榮。公開的自戀者傾向於赤裸表現出虛假的優越感,而隱蔽/內向自戀者則會巧更妙地表現出他們的自負。

3.被動攻擊型自戀者

“My colleague’s favorite tactic when she doesn’t get her way is to take twice as long to get anything done.” —Anonymous

被動攻擊是一種為了獲得心理或物質利益而呈現的偽裝的敵意。被動攻擊型自戀者利用被動攻擊策略滿足其自私需要,或者用這種方式對那些不能滿足其想法的人進行“懲罰”。

當被動攻擊型自戀者沒有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時,他們會做出舉動使周圍人的生活變得悲慘。比如口頭攻擊、敵意的幽默(諷刺),敵意關系(在關系中故意抱持沈默),一件事但做另一件事、責備、拖延、借口,假裝無知和顛覆性的破壞活動。

4.情境自戀者

“He thinks he is a god because he’s a doctor.” —Anonymous

“She chose to be (a security officer) so she can be mean to people and get away with it.” —Anonymous

獲得性情境自戀(Acquired Situational Narcissism-ASN)是一種自戀形式,發生在個人獲得一定程度的地位、讚譽、認可、或成就之後,並因此開始相信他或她是高於其他人的。情境自戀者通常一度以社會和職業可接受的方式行事,但隨著他們獲得更高的成就,會變得更加以自我為中心。

情境自戀會使一個人變得更糟,因為他或她將變得更加傲慢、追求特權和自我沈醉。在嚴重的情況下,對成功或名望的追求會讓情境自戀者對人類福祉幾乎沒有同情心。

5.性自戀者

“My boyfriend’s so fixated on performance when he makes love—oftentimes I feel like he’s more concerned with his performance than he is with me.” —Anonymous

性自戀可以被定義為為了實現自己的性滿足和自我證明,對另一半進行身體和情感剝削。性自戀者往往以權力不平等、突破邊界、操縱身體和情感,以及對受害者的反覆利用、虐待和忽視為特征。

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性自戀與性癮、家庭暴力和關系不忠有關。

發布於 2019-07-30 18:23
Ivy.C | 神經科學&心理學碩士​關註她 | 11 人讚同了該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7586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