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 8 月. 5, 2023/星期六

人物志/八觀

《人物志》-觀察人的八種方法

《人物志》三國時魏國劉邵著,書中將人分成多類,並以不同的分析推測不同的人物實質。其中一篇《八觀》描述了觀人的方法和基本觀點,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如何觀察表面忠實之人

有的人偽裝成一副忠厚實誠的樣子,雖然擅於偽裝自己,但卻藏不住內心的虛偽奸滑。只要你足夠心細擅於分析他的所作所為,目的欲何,那麼是不難識破的,遇到這種虛情假意之流,千萬不要被迷惑,以免被他人利用傷害。

2、如何觀察甜言蜜語的人

在與自己利益無關時,有的人會說一些堂皇的話,不痛不癢。若遇到與自己利益有沖突的事情時,又會轉換可憎的面目。這種人註重點在於切身利益,利益是唯一的出發點,以致於給人以反覆無常的感覺,對於這種人不要給過高的指望,一切以利益出發,圍繞利益打交道。

3、如何觀察所謂的名人

在今天,名人指在某些領域或行業,亦或是他的某些特質為大家所肯定。對於所謂的名人我們應該報以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看待,註重是否是名副其實還是名不副實,關鍵點在於‘實’字,即看他做了些什麼事情,是如何做的。點滴積累方成,對於被炒作出來的所謂名人,我們應理性對待,辨明是非。

4、如何觀察輕於承諾的人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對待事情及其熱心,事情答應得很是爽快,但實際上卻是沒有什麼信用,屢屢爽約。事前一套,事後一套,並積極的為自己找理由辯解。當我們遇到這種人時,千萬不要輕信於他。相反,對於從不輕易允諾的人應多幾分耐心,要靜觀其所作所為,不可被表面所蒙蔽在社會中生存必須與各種人發生人際交往,在這個過程中也能體現人的一些品性,所以觀察一個人,也要從他的人際關系中去全面考慮,才會有所得。

5、如何觀察好勝心強的人

有些人喜歡誇耀自己的優點,暗裏會戳人家的短處,這種人一般都有較強的嫉妒心,一旦別人在某些方面強於自己,便會產生莫名的負面情緒,對別人的態度也會發生相應的轉變。看一個人是否好勝心強,只需給予其一定的挫敗感即可。

6、如何看待別人的缺點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人難免或多或少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在社交活動中如果只盯住人家的缺點並放大的話,那麼你將永遠交不到值得信賴的朋友,反而多了時刻需要防備的小人,具有缺點的人未必一定有長處,但有長處的人一定有短板,所以說,缺點是絕對的,長處是相對的,我們應該具有一定原則性的包容度,切記勿將包容演變成為縱容,否則害人害己。

7、如何觀察裝腔作勢的人

有的人趾高氣昂,裝腔作勢,這種人多半沒有什麼實力,而又渴望得到別人的註意乃至於尊重,卻也輕易的看不上他人,似乎覺得高人一等,另類姿態。實則能力有限,人際關系也並不好,不值得委以重任。一個真正理解,關心別人的,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8、如何觀察勤奮的人

勤奮的人給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深刻的,認為勤奮的人更具有才能。其實不一定全面,有的人只是假裝勤奮,制造假象,給人以錯覺,目的就是讓你產生這種勤奮的印象。勤奮是講究方法的,無效的重覆和高質量的方法區別還是很大的,所以別在假裝勤奮了,以實際出發,如果能力不足就多學習,避免低質量的勤奮,毫無意義而有浪費時間和精力。

編輯於 2020-07-16 23:35
木雨 | 紅霞臨空,余暉寂照​關註 | 12 人讚同了該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1096243


八觀

《八觀》電子圖書館
1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八觀者:一曰觀其奪救,以明間雜。二曰觀其感變,以審常度。三曰觀其志質,以知其名。四曰觀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觀其愛敬,以知通塞。六曰觀其情機,以辨恕惑。七曰觀其所短,以知所長。八曰觀其聰明,以知所達。何謂觀其奪救,以明間雜?
2 打開字典八觀:夫質有至有違,若至勝違,則惡情奪正,若然而不然。故仁出於慈,有慈而不仁者;仁必有恤,有仁而不恤者;厲必有剛,有厲而不剛者。
3 打開字典八觀:若夫見可憐則流涕,將分與則吝嗇,是慈而不仁者。
4 打開字典八觀:睹危急則惻隱,將赴救則畏患,是仁而不恤者。
5 打開字典八觀:處虛義則色厲,顧利慾則內荏,是厲而不剛者。
6 打開字典八觀:然而慈而不仁者,則吝奪之也。
7 打開字典八觀:仁而不恤者,則懼奪之也。
8 打開字典八觀:厲而不剛者,則慾奪之也。
9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故曰:慈不能勝吝,無必其能仁也;仁不能勝懼,無必其能恤也;厲不能勝慾,無必其能剛也。是故,不仁之質勝,則伎力為害器;貪悖之性勝,則彊猛為禍梯。亦有善情救惡,不至為害;愛惠分篤,雖傲狎不離;助善者明,雖疾惡無害也;救濟過厚,雖取人不貪也。是故,觀其奪救,而明間雜之情,可得知也。
10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何謂觀其感變,以審常度?
11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夫人厚貌深情,將欲求之,必觀其辭旨,察其應贊。夫觀其辭旨,猶聽音之善醜;察其應贊,猶視智之能否也。故觀辭察應,足以互相別識。然則:論顯揚正,白也;不善言應,玄也;經緯玄白,通也;移易無正,雜也;先識未然,聖也;追思玄事,叡也;見事過人,明也;以明為晦,智也;微忽必識,妙也;美妙不昧,疏也;測之益深,實也;假合炫耀,虛也;自見其美,不足也;不伐其能,有餘也。
12 打開字典八觀:故曰:凡事不度,必有其故:憂患之色,乏而且荒;疾疢之色,亂而垢雜;喜色,愉然以懌;慍色,厲然以揚;妒惑之色,冒昧無常;及其動作,蓋並言辭。是故,其言甚懌,而精色不從者,中有違也;其言有違,而精色可信者,辭不敏也;言未發而怒色先見者,意憤溢也;言將發而怒氣送之者,彊所不然也。
13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凡此之類,徵見於外,不可奄違,雖欲違之,精色不從,感愕以明,雖變可知。是故,觀其感變,而常度之情可知。
14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何謂觀其至質,以知其名?
15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凡偏材之性,二至以上,則至質相發,而令名生矣。是故,骨直氣清,則休名生焉;氣清力勁,則烈名生焉;勁智精理,則能名生焉;智直彊愨,則任名生焉。集於端質,則令德濟焉;加之學,則文理灼焉。是故,觀其所至之多少,而異名之所生可知也。
16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何謂觀其所由,以辨依似?
17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夫純訐性違,不能公正;依訐似直,以訐訐善;純宕似流,不能通道;依宕似通,行傲過節。故曰:直者亦訐,訐者亦訐,其訐則同,其所以為訐則異。通者亦宕,宕者亦宕,其所以為宕則異。然則,何以別之?直而能溫者,德也;直而好訐者,偏也;訐而不直者,依也;道而能節者,通也;通而時過者,偏也;宕而不節者,依也;偏之與依,志同質違,所謂似是而非也。是故,輕諾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無效,進銳似精而去速,訶者似察而事煩,訐施似惠而無成,面從似忠而退違,此似是而非者也。亦有似非而是者:大權似姦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內明,博愛似虛而實厚,正言似訐而情忠。夫察似明非,禦情之反,有似理訟,其實難別也。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得其實?故聽言信貌,或失其真;詭情禦反,或失其賢;賢否之察,實在所依。是故,觀其所依,而似類之質,可知也。
18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何謂觀其愛敬,以知通塞?
19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蓋人道之極,莫過愛敬。是故,《孝經》以愛為至德,以敬為要道;《》以感為德,以謙為道;《老子》以無為德,以虛為道;《禮》以敬為本;《樂》以愛為主。然則,人情之質,有愛敬之誠,則與道德同體;動獲人心,而道無不通也。然愛不可少於敬,少於敬,則廉節者歸之,而眾人不與。愛多於敬,則雖廉節者不悅,而愛接者死之。何則?敬之為道也,嚴而相離,其勢難久;愛之為道也,情親意厚,深而感物。是故,觀其愛敬之誠,而通塞之理,可得而知也。
20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何謂觀其情機,以辨恕惑?
21 打開字典八觀:夫人之情有六機:
22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杼其所欲則喜,不杼其所欲則惡,以自代歷則惡,以謙損下之則悅,犯其所乏則婟,以惡犯婟則妒;此人性之六機也。
23 打開字典八觀:夫人情莫不欲遂其志,故:烈士樂奮力之功,善士樂督政之訓,能士樂治亂之事,術士樂計策之謀,辨士樂陵訊之辭,貪者樂貨財之積,幸者樂權勢之尤。
24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茍贊其志,則莫不欣然,是所謂杼其所欲則喜也。
25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若不杼其所能,則不獲其志,不獲其志則戚。是故:功力不建則烈士奮,德行不訓則正人哀哀,政亂不治則能者歎歎,敵能未弭則術人思思,貨財不積則貪者憂憂,權勢不尤則幸者悲,是所謂不杼其能則怨也。
26 打開字典八觀:人情莫不欲處前,故惡人之自伐。自伐,皆欲勝之類也。是故,自伐其善則莫不惡也,是所謂自伐歷之則惡也。
27 打開字典八觀:人情皆欲求勝,故悅人之謙;謙所以下之,下有推與之意。是故,人無賢愚,接之以謙,則無不色懌;是所謂以謙下之則悅也。人情皆欲掩其所短,見其所長。是故,人駮其所短,似若物冒之,是所謂駮其所伐則婟也。
28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人情陵上者也,陵犯其所惡,雖見憎未害也;若以長駮短,是所謂以惡犯婟,則妒惡生矣。
29 打開字典八觀:凡此六機,其歸皆欲處上。是以君子接物,犯而不校,不校則無不敬下,所以避其害也。小人則不然,既不見機,而欲人之順己。以佯愛敬為見異,以偶邀會為輕;茍犯其機,則深以為怨。是故,觀其情機,而賢鄙之志,可得而知也。
30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何謂觀其所短,以知所長?
31 打開字典八觀:夫偏材之人,皆有所短。故:直之失也訐,剛之失也厲,和之失也懦,介之失也拘。
32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夫直者不訐,無以成其直;既悅其直,不可非其訐;訐也者,直之徵也。
33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剛者不厲,無以濟其剛;既悅其剛,不可非其厲;厲也者,剛之徵也。
34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和者不懦,無以保其和;既悅其和,不可非其懦;懦也者,和之徵也。
35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介者不拘,無以守其介;既悅其介,不可非其拘;拘也者,介之徵也。
36 打開字典八觀:然有短者,未必能長也;有長者必以短為徵。是故,觀其徵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長可知也。
37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八觀:何謂觀其聰明,以知所達?夫仁者德之基也,義者德之節也,禮者德之文也,信者德之固也,智者德之帥也。夫智出於明,明之於人,猶晝之待白日,夜之待燭火;其明益盛者,所見及遠,及遠之明難。是故,守業勤學,未必及材;材藝精巧,未必及理;理意晏給,未必及智;智能經事,未必及道;道思玄遠,然後乃周。是謂學不及材,材不及理,理不及智,智不及道。道也者,回復變通。是故,別而論之:各自獨行,則仁為勝;合而俱用,則明為將。故以明將仁,則無不懷;以明將義,則無不勝;以明將理,則無不通。然則,茍無聰明,無以能遂。故好聲而實不克則恢,好辯而禮不至則煩,好法而思不深則刻,好術而計不足則偽。是故,鈞材而好學,明者為師;比力而爭,智者為雄;等德而齊,達者稱聖,聖之為稱,明智之極明也。是故,觀其聰明,而所達之材可知也。

https://ctext.org/renwuzhi/ba-guan/zh


慢讀|《人物志》八觀(原文及譯文) 

八觀第九

八觀者:一曰觀其奪救,以明間雜;二曰觀其感變,以審常度;三曰觀其志質,以知其名;四曰觀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觀其愛敬,以知通塞;六曰觀其情機,以辨恕惑;七曰觀其所短,以知所長;八曰觀其聰明,以知所達。

有八種觀察人的方法:一是觀察其人的對惡欲與正義的取舍,就能看清楚是否是沒有恒心的“間雜之人”;二是觀察其人的言談舉止和應變能力,以審視其日常處事態度;三是觀察其人的志向和才質,從而了解是否名實相符;四是觀察其人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就可以分辨出是否為“依似之人”;五是觀察其人所愛與所敬,就可以了解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溝通情況;六是觀察其人的喜怒哀樂,以辨明是否能夠寬容或疑惑;七是觀察其人的短處,以此了解他的長處;八是觀察其人的聰明才智,以了解能做成什麽事。

何謂觀其奪救,以明間雜?夫質有至有違,若違勝至,則惡情奪正,若然而不然。故仁出於慈,有慈而不仁者;仁必有恤,有仁而不恤者;厲必有剛,有厲而不剛者。若夫見可憐則流涕,將分與則吝嗇,是慈而不仁者。睹危急則惻隱,將赴救則畏患,是仁而不恤者。處虛義則色厲,顧利欲則內荏,是厲而不剛者。然而慈而不仁者,則吝奪之也;仁而不恤者,則懼奪之也。厲而不剛者,則欲奪之也。

什麽叫“觀其奪救,以明間雜”?大凡人的質性有正義與惡欲之分,如若惡欲勝過正義,惡欲就會使正氣無法顯現出來,所以似正而非正。而仁心出自於慈悲為懷的天性,卻有雖有慈悲的心而無仁義的人;仁義之人必然會體恤他人,卻有雖有仁義而不體恤他人的人;嚴厲必然剛直,卻有雖嚴厲而不剛直的人。有些人見到可憐的人時則會流下同情的眼淚,而將要把自己所擁有的財物分給別人時卻很吝嗇,這就是有雖有慈悲的心而無仁義的人。看見身處危急之境的人時則會動惻隱之心,而將要前往求助時卻畏懼禍患,這就是雖有仁義而不能體恤的人。虛情假義時則聲色俱厲、義正辭嚴的人,顧忌與自己相關的利益和欲望 時則內心怯懦,這就是雖有嚴厲而不剛直的人。“慈而不仁”的人,是吝嗇掩蓋了慈悲;“仁而不恤”的人,是畏懼多於惻隱;“厲而不剛”的人,是貪欲勝於正義。

故曰:慈不能勝吝,無必其能仁也;仁不能勝懼,無必其能恤也;厲不能勝欲,無必其能剛也。是故不仁之質勝,則伎力為害器;貪悖之性勝,則強猛為禍梯。亦有善情救惡,不至為害;愛惠分篤,雖傲狎不離;助善者明,雖疾惡無害也;救濟過厚,雖取人不貪也。是故觀其奪救,而明間雜之情,可得知也。

所以說:當慈悲之心不能戰勝吝嗇之情時,就不能做到仁愛;當仁愛之心不能戰勝畏懼之情時,就不會體恤他人;當正義之心不能戰勝貪欲之情時,就不能做到公正無私。因此如一個人沒有仁心占據得多,那麽他的技能和力量都成為危害他人的利器;如果一個人貪婪成性,那麽他的堅強威猛的性格就成為招致禍害的階梯。也有善良的人救助惡人,沒有造成禍害;對於愛心深厚的人,雖然對方傲慢無理也沒有因此離開;助人一心向善的人光明正大,雖然疾惡如仇也不會去傷害對方;救濟他人十分慷慨,雖然有時取他人財物也不算貪。所以仔細觀察一個人對惡欲與正義的取舍,是不是 “間雜之人”,就可以清楚了解了。

何謂觀其感變,以審常度?夫人厚貌深情,將欲求之,必觀其辭旨,察其應讚。夫觀其辭旨,猶聽音之善醜;察其應讚,猶視智之能否也。故觀辭察應,足以互相別識。

什麽是“觀其感變,以審常度”?人總是將真實的表情和情感藏在內心,要想探求其內心真實情感,一定要觀察其言辭的核心之意,觀察其應酬對答。觀察其言辭核心之意,猶如鑒別音樂的美妙與否;觀察其應酬對答,猶如看見人運用智慧的能力與否。因此觀察言辭及應對,足以彼此辨別認識其內心狀況。

然則論顯揚正,白也;不善言應,玄也。經緯玄白,通也;移易無正,雜也。先識未然,聖也;追思玄事,睿也。見事過人,明也;以明為晦,智也。微忽必識,妙也;美妙不昧,疏也。測之益深,實也;假合炫耀,虛也。自見其美,不足也;不伐其能,有餘也。

那樣就會出現論點鮮明而意旨端正,此為性情坦蕩的人;不善言辭及應對,此為是深奧玄妙的人;明辨是非,此為通情達理的人;忽此忽彼而變化無常,此為思緒雜亂無章的人;具有預先知道未來的必然結果,此為聖賢;事後可以分析深奧的事理,此為睿智的人;觀察事理超乎常人,則是聰明的人;內心聰明而外表不表露,此為大智若愚的人;極致細微的道理都能了解,此為玄妙莫測的人;直抒胸臆,則為疏朗的人;越了解就越獲益非淺,此為真才實學的人;用道聽途說的東西炫耀,此為虛偽的人。自吹自擂(唯恐別人不知),此為才智不足的人;雖有才能而不矜誇自傲,則是智慧有余的人。

故曰凡事不度,必有其故。憂患之色,乏而且荒;疾疢之色,亂而垢雜。喜色愉然以懌;慍色,厲然以揚。妒惑之色,冒昧無常;及其動作,蓋並言辭。是故,其言甚懌而精色不從者,中有違也;其言有違而精色可信者,辭不敏也。言未發而怒色先見者,意憤溢也;言將發而怒氣送之者,強所不然也。凡此之類,徵見於外,不可奄違,雖欲違之,精色不從。感愕以明,雖變可知。是故觀其感變,而常度之情可知。

所以說凡是容貌與表情不相符時,必然是有內在原因的。內心憂慮時的表情,精神疲倦而無光彩;身有疾病時的表情,心神雜亂而容貌不整潔;心情舒暢時的表情為喜形於色;暗暗生氣時的表情,來歷的表情非常明顯;心懷忌恨時的表情,神色陰晴不定。表現的行為舉止,也和言辭有緊密聯系。因此,說話輕松愉快而表情不悅的人,其實內心與此相反;說話不能前後相一致而表情真誠可信的人,表明不擅長言辭;話還未說出就表現出滿臉怒容的人,表示已憤怒填胸而不能自我控制;說話將要說出前就怒氣沖沖的人,表示想強迫別人接受不願接受的結果。諸如此類的現象,表明其內心真實的想法是通過行為舉止表現出來,是無法掩飾的;雖然希望去掩飾,神色上也無法掩飾,心中的感覺與口中的直言已清楚表明,即使千變萬化也可由外而知內。所以觀察一個人言談舉止和表情的變化,而其日常處事態度就可以了解了。

何謂觀其至質,以知其名?凡偏材之性,二至以上,則至質相發,而令名生矣。是故骨直氣清,則休名生焉;氣清力勁,則烈名生焉;勁智精理,則能名生焉;智直強愨,則任名生焉。集於端質,則令德濟焉;加之學,則文理灼焉。是故觀其所至之多少,而異名之所生可知也。

什麽叫“觀其至質,以知其名”?“偏材之人”的特性,如兼有兩種以上的才能,則最有特性的才能互相促進,就會產生種種美名。所以骨質挺直且氣質清高的人,就會有“美善”的美名;氣質清高且剛勁有力的人,就會有“剛烈”的美名;足智多謀且精通事理的人,就會有“能幹”的美名;富於智慧且堅強誠懇的人,就會有“擔當重任”的美名;具備品質端正和優秀的才質的人,則成就良好的品德;加上勤奮學習 ,則能文理粲然。所以觀察一個人兼有的才能有多少,而各種不同的名聲是怎麽得來的就能知道了。

何謂觀其所由,以辨依似?夫純訐性違,不能公正;依訐似直,以訐訐善;純宕似流,不能通道;依宕似通,行傲過節。故曰:直者亦訐,訐者亦訐,其訐則同,其所以為訐則異。通者亦宕,宕者亦宕,其所以為宕則異。

什麽叫“觀其所由,以辨依似”?愛揭人所短的人心胸狹隘,不能公正地處理事情;依靠揭人所短顯示自己是率直的人,用揭人所短的方式斥責善良的人;放蕩不羈顯示其為如流水般通暢的人,其實無法通曉天下所有的規律;通過放蕩不羈顯示自己似乎很通達的人,其實行為傲慢而不知節制的放縱。所以說,雖然率直的人會揭人所短,專司指責他人所短的人也揭人所短,揭人所短的行為是一樣,但其動機和目的是不同的;通達的人固然放蕩不羈,隨心所欲的人也不放蕩不羈,放蕩不羈的行為是一樣的,但其原因是不同的。

然則何以別之?直而能溫 者,德也;直而好訐者,偏也;訐而不直者,依也。道而能節者,通也;通而時過者,偏也;宕而不節者,依也;偏之與依,志同質違,所謂似是而非也。是故,輕諾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無效,進銳似精而去速,訶者似察而事煩,訐施似惠而無成,面從似忠而退違,此似是而非者也。亦有似非而是者,大權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內明,博愛似虛而實厚,正言似訐而情忠。夫察似明非,禦情之反;有似理訟,其實難別也。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得其實?故聽言信貌,或失其真;詭情禦反,或失其賢;賢否之察,實在所依。是故觀其所依,而似類之質,可知也。

然而怎樣才能區別開來呢?率直而能溫 和的人,是有品德的人;率直而喜歡揭人所短的人,是偏激的人;揭人所短而又不正直的人,是依似之人。放蕩不羈而有節制的,是通達的人;隨心所欲而有些過分的人,是偏差之人;放蕩不羈而不節制的人,是依似之人。偏差之人和依似之人,目的相同而其本質不同,這就是所謂似是而非。所以,輕易的承諾的人看似很熱情而其實被認為缺乏誠信;認為什麽事都很簡單的人看似很能幹而其實無任何成效;急速進取的人看似精悍而事實是退得更快;待人處事苛刻的人似乎明察秋毫而事實上會使事情更煩瑣;喜歡暗中給人小恩小惠的人看似惠及大眾而其實沒做成什麽事;表面上對上級服從的人看似忠誠可靠而其實在背後傷人;這些都屬於似是而非的人。也有另外的似非而是的人,大權在握的人看似奸臣而事實證明對國家有功勞;有大智慧的人看似愚笨而其實內心很精明;博愛的人看似是虛幻而事實上內心充滿愛意;正直的言論好像是針對人而其實是性情忠誠。觀察分析各種人的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反覆研究人情的真假,似審理訴訟案件區分有理與無理時非常困難。不是天底下最精明的人,怎麽能分辨清楚呢?所以只聽其口中之言或相信其外貌,經常失去真實情況;只從人的真情假義作出判斷,可能失去其賢能。賢能與否的觀察,應仔細觀察其接近的材質類型。所以,觀察其接近的材質類型,其性格氣質屬於的類別,可以知道了。

何謂觀其愛敬,以知通塞?蓋人道之極,莫過愛敬。是故,《孝經》以愛為至德,以敬為要道;《易》以感為德,以謙為道;《老子》以無為德,以虛為道;《禮》以敬為本;《樂》以愛為主。然則人情之質,有愛敬之誠,則與道德同體;動獲人心,而道無不通也。然愛不可少於敬,少於敬,則廉節者歸之,而眾人不與。愛多於敬,則雖廉節者不悅,而愛節者死之。何則?敬之為道也,嚴而相離,其勢難久;愛之為道也,情親意厚,深而感物。是故,觀其愛敬之誠,而通塞之理,可得而知也。

什麽叫“觀其愛敬,以知通塞”?大概人倫之道的最高準則,莫過於愛和敬。所以,《孝經》以愛為最高的品德,以敬為重要的原則;《易經》以感應為德,以謙卑為準則;《老子》以“無為”為德,以“虛無”為準則;《禮記》以敬為根本;《樂經》以愛為主旨。然而人情的實質,是對人有愛和敬的誠意,就代表道德高尚合為一體,其行為舉動就獲得人心,行事就會暢通無阻。然而對人愛的分量不能少於敬的分量,如果愛少於敬,那麽只有清廉有節操的人歸附,而大多數人不願意追隨;如果愛多於敬,那麽雖然清廉有節操的人不高興,但可得到眾人的真心擁戴。為什麽會這樣?因人與人相敬,過於嚴肅造成彼此有較大的距離,這種關系難以持久;而人與人相愛,使人感情上相親近而心意濃厚,是發自內心的感動。所以說,觀察一個人的相愛相敬的誠意,而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否通暢的道理,就可以得到而了解了。

何謂觀其情機,以辨恕惑?夫人之情有六機:杼其所欲則喜;不杼其所能則怨;以自伐歷之則惡;以謙損下之則悅;駁其所乏則婟;以惡犯婟則妒。此人情之六機也。

什麽叫“觀其情機,以辨恕惑”?人的情感表現有六種反應:欲望 能滿足就會高興;能力得不到發揮就會埋怨;他人在自己面前自誇炫耀就會討厭;人在自己面前態度謙卑就喜歡;攻擊他的缺陷就會忌諱;用自己的長處打壓他的短處就會妒恨。這就是人的情緒的六種常態反應。

夫人情莫不欲遂其志。故烈士樂奮力之功;善士樂督政之訓;能士樂治亂之事;術士樂計策之謀;辯士樂陵訊之辭;貪者樂貨財之積;幸者樂權勢之尤。茍讚其志,則莫不欣然,是所謂杼其所欲則喜也。若不杼其所能,則不獲其志,不獲其志則戚。是故,功力不建,則烈士奮;德行不訓,則正人哀;政亂不治,則能者嘆;敵未能弭,則術人思;貨財不積,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幸者悲。是所謂不杼其能則怨也。

人之常情沒有人不想完成自己的願望。因此勇猛的人樂意通過奮發的力量的功效(達成所願);善良的人樂意通過糾正不正之風(達成所願);有能力的人樂意通過治理亂政(達成所願);有智謀的人樂意通過出謀劃策(達成所願);擅長辯論的人喜歡通過詭辯的言辭(達成所願);貪財的人喜歡通過積聚財貨(達成所願);被君王寵 幸的人喜歡通過攬權(達成所願)。如果幫助其達成願望,則沒有不非常高興,這就是所謂“杼其所欲則喜”。如果不能發揮其所有的能力,則其目的就無法達到,目的達不到就會憂愁悲傷。因此,沒有機會建功立業,則剛烈的人就會感到憤慨;社會風氣不正,則正直的人就會感到悲哀;政治混亂而不去治理,則有能力的人就會感嘆不已;強敵不能被制服 ,有智謀的人就會反思;貨財積累的不多,貪財的人就會憂愁;權勢不大,受寵 幸的人就會悲哀。這就是所謂“不杼其能則怨”。

人情莫不欲處前,故惡人之自伐。自伐皆欲勝之類。是故,自伐其善,則莫不惡也。是所謂自伐歷之則惡也。人情皆欲求勝,故悅人之謙,謙所以下之,下有推與之意。是故,人無賢愚,接之以謙,則無不色懌,是所謂以謙下之則悅也。人情皆欲掩其所短,見其所長。是故,人駁其所短,似若物冒之,是所謂駁其所乏則婟也。人情陵上者也。陵犯其所惡,雖見憎,未害也。若以長駁短,是所謂以惡犯婟,則妒惡生矣。

人之常情沒有人不想高人一等,所以討厭別人自誇。自誇都是想表明自己比別人強,因此,喜歡自誇其優點的人,則沒有不招來厭惡的。這就是所謂“自伐歷之則惡”。人之常情沒有人不會有好勝之心,所以都喜歡別人謙讓,謙讓的態度表明甘居人下,處於人下有推讓的含意。因此,不論賢人或愚人,只要以謙恭有禮的態度與人交往,則沒有人不表現出非常愉快的神情,這就是所謂“以謙下之則悅”。人之常情都想掩飾自己的短處,展現自己的長處。因此,如果別人攻擊他的短處,就如同拿東西冒犯了他,這就是所謂“駁其所乏則婟”。人之常情都想超越比自己強的人。陵駕人之上觸犯其所厭惡的,雖然感覺厭惡,但不會去傷害。如果以己之長攻擊別人的短處,這就是所謂“以惡犯婟”,則嫉妒和厭惡都產生了。

凡此六機,其歸皆欲處上。是以君子接物,犯而不校,不校則無不敬下,所以避其害也。小人則不然,既不見機,而欲人之順己,以佯愛敬為見異,以偶邀會為輕己,茍犯其機,則深以為怨。是故,觀其情機,而賢鄙之志可得而知也。

以上六種情緒反應,都源自好勝的本能。因此君子待人接物,對別人的冒犯時不予計較,不計較就會對人謙恭有禮,因此可以避免受到別人的傷害。小人就不是這樣,既不了解人的情緒反應,而總希望別人順從自己,以別人表面上愛和敬的行為視為對自己的欣賞,以別人偶然的邀請看作對自己的輕視,如果使其不快,就心懷怨恨。所以,觀察一個人在與人相處時情緒上的反應,其賢良與粗鄙的態度就可以了解了。

何謂觀其所短,以知所長?夫偏材之人,皆有所短。故直之失也,訐;剛之失也,厲;和之失也,軟;介之失也,拘。

什麽叫“觀其所短,以知所長”?凡屬於“偏材”的人,都有其短處。所以直率的缺失是“訐”(揭人的短處);剛強的缺失是“厲”(嚴厲);溫 和的缺失是“軟”(軟弱);耿介的缺失是“拘”(拘謹)。

夫直者不訐,無以成其直,既悅其直,不可非其訐,訐也者,直之征也。剛者不厲,無以濟其剛,既悅其剛,不可非其厲,厲也者,剛之征也。和者不軟,無以保其和,既悅其和,不可非其懦,軟也者,和之征也。介者不拘,無以守其介,既悅其介,不可非其拘,拘也者,介之征也。然有短者,未必能長也;有長者,必以短為征。是故,觀其征之短,而其材之所長可知也。

直率的人不揭人所短,就不能被認為其直率;既然欣賞其直率,就不要非議直率的人揭人所短;揭人所短的性格,是直率的人的特征。剛強的人不嚴厲,就無法促成其剛強的性格;既然欣賞其剛強,就不要非議剛強者的嚴歷;嚴厲的性格,是剛強的人的特征。溫 和的人如不軟弱,就無法保持其溫 和的性格;既然欣賞其溫 和,就不要非議溫 和的人的懦弱;軟弱的性格,是溫 和的人的特征。耿介者不拘謹,就無法堅守其節操;既然欣賞其耿介,就不要非議耿介的人的拘謹,拘謹的性格,是耿介的人的特征。然而人有短處,未必有長處;有長處,肯定以其短處為特征。所以,觀察一個人的短處特征,而其材質的長處即可了解了。

何謂觀其聰明,以知所達?夫仁者德之基也,義者德之節也,禮者德之文也,信者德之固也,智者德之帥也。夫智出於明,明之於人,猶晝之待白日,夜之待燭火,其明益盛者,所見及遠,及遠之明,難。

什麽是“觀其聰明,以知所達”?仁愛是德的基礎,道義是德的節制,禮儀是德的文理,誠信是德的鞏固,智慧是德的統帥。智慧源於聰明,聰明對人的重要性,就像白天的太陽,夜晚的燭火,人越聰明,越有遠見。有遠見之明,是很難做到的。

是故,守業勤學,未必及材;材藝精巧,未必及理;理義辯給,未必及智;智能經事,未必及道;道思玄遠,然後乃周。是謂,學不及材,材不及理,理不及智,智不及道。道也者,回覆變通。是故,別而論之,各自獨行,則仁為勝;合而俱用,則明為將。故以明將仁,則無不懷;以明將義,則無不勝;以明將理,則無不通。

所以,勤學苦練,未必能成才;材質技藝精湛巧妙的,未必能懂得道理;理論分析透徹,未必有智慧;處事有智慧,未必能得道;只有得道,才能周全完美。也就是說,勤學不如有材質,有材質才不如懂理,懂理不如有智慧,有智慧不如得道。道,事物反覆變化的規律。因此,如果分別討論,就單一才能而言,則仁愛是最重要的;如果把各種才能綜合起來,則聰明就是統帥。所以用聰明帶領仁愛,則無人不感懷深受;用聰明帶領道義,則無往不勝;用聰明領會道理,無所不通。

然則,茍無聰明,無以能遂。故好聲而實不充則恢,好辯而理不至則煩,好法而思不深則刻,好術而計不足則偽。是故,鈞材而好學,明者為師;比力而爭,智者為雄;等德而齊,達者稱聖。聖之為稱,明智之極名也。是以,觀其聰明,而所達之材可知也。

然而,如果沒有聰明,沒有什麽事能做成功。所以好虛名而無真才實學則變成浮誇,好辯論而不懂道理則變成煩瑣,好法律而不深思熟慮則變成苛刻,好權術而計謀不足則變成奸詐。所以,有好的材質而好學,聰明的人成為老師;力量相同而有爭鬥,有智慧的人稱雄;品德方面並駕齊驅,通達的人可稱為聖人。聖人的稱呼,是指聰明和智慧到了極致。因此,觀察其聰明的程度,其所能達到的材質就可以了解了。

【總結】闡述了八種觀人的方法,詳細分析了每種方法的應用及結果。通過對惡欲與正義的取舍反映其本性;通過言談舉止和表情的變化反映其內心真實的想法;通過其所獲得的名聲反映其所具備的才能;通過行為反映其性格特征;通過所愛和所敬反映其溝通能力;通過其情緒的六種反應反映其人生態度;通過了解其缺點而明白其優勢;通過其聰明程度反映其成就。由此可以全面了解人的各種信息。

2020-10-27 22:42
https://www.sohu.com/a/427723683_12006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