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儀式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它讓今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此刻和其他時刻有別
維基百科裡:
儀式,是一種對具有宗教或傳統象徵意義的活動的總稱。
儀式具有一定的時段、特定的場合,與個人或團體判斷有關;可以由個體、群體或團體組織主持和組織進行。
儀式象徵著個體的社會身份轉變,如結婚、誕生、就職、畢業。
儀式可以在任意場合舉行。
可以面向公眾、私人場合或特定人群。
儀式既可以僅限於特定團體,也可以限定於宗教或社會事務。
儀式可以籠統的說成是:比平常日子裡過得有一些不一樣,好讓生活上多出一點重點來。
那什麼是儀式感呢?
心理學上,儀式是一系列具有象徵性意義的活動,
它包含活動所涉及的流程、手勢、行為、文字、音樂、舞蹈等等。
而且儀式通常具有固定的行為、順序和規則
(例如冬至的餃子、端午節的粽子、感恩節的火雞、聖誕節床頭放襪子等),
也可以在文化變化中不斷調整更新(例如在中國文化下,平安夜互送蘋果)。
而通過儀式性的事件,帶來的體驗與感受,就是儀式感。
儀式感更多的是一種心理需求,我們渴望通過儀式,
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來感受生命的此刻與其他時刻有所不同。
那是一種感覺,一種覺得有一些特別的日子,
那是建基於對平日日常的對比;
就好像設計版面,就是把其他的都收斂了,那重點的才會突出。
只有吧生活,活規律了,活踏实了,
那儀式的感覺就會從生活裡顯現出來。
你沒有了平凡生活,那裡都沒有儀式感
就好象紀念日裡的歌詞:
「平淡之中找一些特別日期…
無論要幹什麼 時日共你一起 也是美」
現在,很多商業的宣傳手法都在利用「儀式感」,
很多人都會無意識地被「儀式感」活生生的綁架,
弄得生活只剩「精疲力盡」。
『電影《小王子》裡有這麼一句話,小狐狸對小王子說:「如果你說你下午四點鐘來,從三點鐘開始,我就開始感覺很快樂,時間越臨近,我就越來越感到快樂。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發現了幸福的價值,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要有一定的儀式。」
小狐狸說的儀式感是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線,它和小王子的見面,因為有了儀式,使它感到很快樂,使它發現了幸福的價值。』
小王子裡的那個「儀式感」是期待,希望的統稱吧。
那是先有了穩定的規律,那才成立「 儀式 」的達成。
現代小紅書,微信朋友圈,臉書,
還有那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都把「儀式感」給扭曲了。
完全扭曲了儀式感原本的意義,
變成合理索取的旗號,只要將儀式感與愛掛鉤,
對方就不能不接受這樣的綁架。
錯把虛榮心當作儀式感
百度百科:
虛榮心
虛榮心是人類的一種心理狀態,無論古今中外,無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者皆有自尊心,若自尊心扭曲後即爲虛榮心。虛榮心是一種扭曲的自尊心,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它是一種追求虛表的性格缺陷,它是人們爲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和心理狀態。
虛榮心表現在行爲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自我表現欲太強,有強烈的嫉妒心等。
- 中文名稱:虛榮心
- 外文名稱:Vanity
- 讀音:Xūróng xīn
- 分類心理狀態:釋義指以虛假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狀態。
虛榮心來自於自尊心
維基百科:
自尊
自尊(英語:Self-esteem),或稱自我肯定,是個體對自身價值的主觀評價。自尊包括對自己的信念(例如,「我不被愛」、「我值得」)以及情緒狀態,例如勝利、絕望、驕傲和羞恥。Smith 和 Mackie 在2007年發表的論文中,將其定義為「自我概念是我們對自我的看法;自尊是對自我的正面或負面評價,就像我們對自我的感受一樣。」
自尊是一種引人關注的心理學概念,因為它可以預測某些結果,例如學業成績、幸福感、婚姻和人際關係的滿意度以及犯罪行為。自尊可以應用於特定屬性或全局。心理學家通常將自尊視為一種持久的人格特徵(自尊特質,英語:trait self-esteem),但也存在正常的短期變化(自尊狀態,英語:state self-esteem)。自尊的同義詞或近義詞包括:自我價值和自我完整性等。這是學術界之間有爭議的術語,因為有些人認為該概念不存在,並可透過外向性和內向性特徵水平來更好地衡量。喬丹·彼得森和阿爾伯特·埃利斯是批評該概念最著名的兩位心理學家。
一篇報導曾對現代人的生活狀態做出總結:
能買吸塵器就不用掃帚;
吃完酪梨又要吃藜麥;
幾百元一張的面膜用起來也不心疼;
口紅兩三支不夠,要集齊全套;
租房得租獨立廚房衛浴,還要帶落地窗的房間。
追求美好的生活本沒有錯,最怕這所謂的美好,是一戳就破的表相。
這是當前社會的通病,從實體店鋪到網路商城各種慢性洗腦:
犒賞自己、文青風、享受當下及各種充滿追求生活品味的宣傳,
讓很多人誤以為生活就應該是那樣,
不能認清自己、做好定位,盲目跟風,
誤以為自己跨入了與眾不同的圈子。
精緻、儀式感、愛自己是如今各大銷售平臺慣用的行銷手段,
告訴你快來買,買了你就是投資自己,
用了就代表你精緻了,
曬了這些你就已經超越了同齡人了。
人們熱衷於在社交網站上曬出自己精緻的生活,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炫耀欲。
想傳達的不是「我買了一個商品」,而是「我有消費名牌的經濟實力」。
即使買這件東西需要透支生活費抑或是分期購入的,都不重要。
習慣把物質抬到過高的位置,過於看重「被大家看到」,
來標榜自己生活得很好,美其名曰「生活需要儀式感」,
然而,這些充其量不過是戴上虛偽帽子的「偽儀式感」。
到底是自己真正過得舒適重要,
還是活成別人眼中精緻的樣子重要,
很多人已經無法分辨了。
即使是暫時地沉浸在眼前五光十色的生活假象裡,
過不了多久,也會被現實狠狠地拖拽出來,打回原形。
潮流永遠屬於年輕的窮人,精心打造出來的美好,或許能讓不明真相的人羨慕不已。
可是戳破虛假後,只有自己知道真實的生活有多糟糕。
這種所謂的精緻,所謂的儀式感,其實只是一種假象、一種作秀罷了。
其實說得直白一點,誇耀出來的「精緻」,等同於虛榮心。
不是說虛榮心不好,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理,
只是在你還不具備實力的情況下,虛榮心只會害了你。
對生活有儀式感,原本只是為了給平淡的生活加一點甜,
但超出現實基礎的偽儀式感,卻會讓生活狼狽不堪。
虛榮一時,最後只會跌得更慘。
人一旦開始用便宜和貴這種詞來衡量自己,便很容易陷入欲望的沼澤。
假精緻榨乾的不僅僅是錢包,還有內心。
而虛榮心是魔鬼,會把一個原本就不富裕的人折磨得更窮。
「獲得幸福感」是儀式的目的和價值,
如果所謂的「儀式感」成了你生活中的「負累」,
那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成了不該存在的累贅。
願我們都能不被過盛的物慾拖累,別讓自己為了面子而活,被假精緻所綁架。
做個內心真正豐富且快樂的人,才可以擁抱與自己相符的精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