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咒罵別人「性格失常」,又會稱讚別人「性格很好」,那究竟甚麼是性格呢?性格又有沒有分好與壞呢?性格的由來又是甚麼?
性格(Personality),又可稱為人格。廣義而言,性格可定義為思想、情緒和行為的特殊模式。這些特殊的模式規定了個人的獨特風格,並影響著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雖然我們看不到一個人的性格,但我們能觀察一個人的行為。事實上,每一個行為都能透露一些提示給我們去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經過接近一百年的研究,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性格有以下的特徵:
良好的習慣,是充實生活的基石,可是培養習慣往往知易行難。樹洞香港綜合心理學研究,結集成書,助你為建立理想生活踏出一步。你會學到︰
- 習慣背後的心理學以及神經科學
- 如何克服缺乏意志力的問題
立即下載
性格是先天及後天的結合物
心理學家在不同的雙胞胎研究中,發現同卵雙生子 (identical twins) (兩者具有全部相同的遺傳基因) 的人格特點比異卵雙生子 (non-identical twins) (兩者只有一半遺傳基因相同) 更為相似。例如,同卵雙生子會同樣懼怕行雷閃電。從雙胞胎研究結果顯示,二人的性格特點相似可歸結為先天遺傳的因素。可能你還會帶著半點疑惑,心想著為何身邊認識的雙胞胎性格總是很不同。其實,性格之不同亦同時取決於後天的環境影響。其中影響包括:家長對待子女的模式、子女所接受的教育、朋輩的影響、甚至是社會規範及文化的影響等等。因此,每個人的性格可以說成是父母的基因以及環境影響的結合物。
每個人的性格是獨一無二的
正因為每個人的基因都是獨特的,而我們自小所涉及的經驗又不同,因此性格就像我們的指摸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如以上研究結果顯示,即使是雙胞胎,他們的行為都會有所不同,我們都可以從他們的行為或興趣分辨到他們。更有趣的是,不少行業都會依靠著「性格的獨特性」去協助他們完成工作。例如不少大企業都會要求員工入職前完成性格評估(Personality assessment),從而了解他們的性格、興趣、態度是否適合該份工作及企業環境。外國的執法部門又會為罪犯進行側寫(Offender profiling),透過了解罪犯獨特的性格、背景、及犯罪手法,去預測罪犯的下一步以及進行更準確的緝捕。
性格是具有一致性的
所謂「三歲定八十」,當你回顧你的生活時,你也許會發現,你的行為模式和風格似乎總是你人格的一部分。例如初中的你做作業總是拖拖拉拉的,到現在踏入社會工作時仍會帶點拖拉。儘管你發現自己可能有著部分改變或進步,但心理學家認為性格大致上都是一致及穩定的。研究更發現有些人格特點是極為一致的,例如受試者在初中(13歲)及高中(16歲),以至長大後(30-37歲),特別是「可靠」、「負責任」、「不能控制衝動」這些特質,都有著極高的一致性。
性格會推動及影響我們的行為
雖然我們不能確實看到性格,但我們可以觀察到行為所呈現的性格。例如一位小朋友自小不能抗拒糖果的引誘,長大後她又發覺自己難敵新春大優惠的購物慾望。我們可以嘗試簡單歸納為她「不能控制衝動」的性格特質會影響她日常的生活行為。除此之外,性格亦會影響我們的想法、動機、情感、社交生活、與伴侶相處、工作態度等等。所以要完全了解一個人的性格,要先掌握他生活的每一部分及細節。更複雜的是,人們的性格及行為又會受著外界環境影響下有所不同。要透徹地了解一個人的性格,恐怕是不可能的任務。
性格的劃分 ── 分類型論 vs 特質論
對於性格的劃分,心理學普遍分為兩大理論派別 ── 類型論 vs 特質論。簡單而言,類型論 (Type theories) 主張個體可以被劃為某一各自獨立的類型,這些類型在性質上彼此有別。這種人格分類方法可追塑自古希臘時期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約前460 – 前377) ,他指出人類有四種基本的人格類型:壓抑、不穩定、樂觀、平靜。直至現在,雖然我們覺得這四種人格分類方法已過時,但現今社會上仍有不少以類型論為根基的性格評估工具。
十六型人格 (MBTI) 或九型人格 (Enneagram) 是心理學?
在現今商業世界上,我們常常聽到的十六型人格 (MBTI) 或九型人格測試 (Enneagram)會將人們分類為不同類別的員工。其中MBTI利用二分法為四個不同維度裏的性格取向進行分類,例如ENTJ的人被定義為「外向、直覺、思考、判斷型」。同時,MBTI視同一維度裡的性格取向為互斥的(Mutually exclusive),即ENTJ的人不會是ISFP「內向、實感、情感、感知型」。 事實上,我們知道一個ENTJ的人也會有內向和運用情感的一面,只是他們較外向及較著重思考,並不代表他們完全沒有展示內向及重視情感。有見及此,特質論(Trait theories)為人的性格提出了另一角度去思考。特質論視每一種性格特質位於連續的維度,而維度上每一位置代表一個特質。簡單來說,以1至10去量化內向 ── 外向這維度,如果一個人的特質在此維度位於7,表示這個人較大部分人外向,同時大部分人比他較內向。
廣受心理學界認可的性格量表—— OCEAN
如是者,特質理論家發現幾乎有無限數量的潛在的特質可以用來描述人格。然而,根據多年的統計及研究,心理學家一致發現有5大因素可以充分描述人的人格。它們分別是:經驗開放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認真性 (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 (Extraversion)、親和性 (Agreeableness)、情緒不穩定性 (Neuroticism),以上五大因素被縮寫為OCEAN。更複雜的是,每一大因素內更可各自細分為6小因素,所以普遍共有30因素可以描述人的人格。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性格側寫可細緻展示於30個不同維度的每一點位置上,亦再一次證明人的性格是獨一無二及複雜的。
總括而言,大家可能覺得MBTI的分類簡單易用,但它卻不及特質論能夠充分把握人格的複雜性及變異性。再者,很多MBTI受試者表示每一次完成測試都有著不同結果,所以即使MBTI有著廣泛的商業應用,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以特質分析性格才能更準確全面地剖析一個人。
要了解一個人的性格,我們可以從這五大性格特質入手。它們分別是經驗開放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認真性 (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 (Extraversion)、親和性 (Agreeableness)、情緒不穩定性 (Neuroticism),以上5大因素可縮寫為OCEAN:
經驗開放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
經驗開放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 是五大性格特質的其中之一。它主要量度人們對新事物的開放程度,以及對音樂或藝術的感受性。
一般而言,具高經驗開放性的人會有著以下特徵,如好奇心重、有創造力、富於想像、興趣廣泛等。相反,經驗開放性較低,或「經驗封閉」的人普遍會較喜歡傳統及習俗、講求實際、興趣範圍較窄等。
在職場上,經驗開放性較高的人一般都會是團隊內的「度橋王」,無論在工作上或工餘時間,他們都會展現自己的創意及創造力,為大家帶來新刺激。
除此之外,心理學研究更指出,由於經驗開放性較高的人接受並喜歡探索不熟悉的事物,所以他們在培訓課程中的表現一般都會較其他參加者出色。
當然,我們要知道經驗開放者與經驗封閉者在心理健康方面並無不同,兩者只是對待世界有不同的方式,而它們亦沒有分好與壞。
畢竟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獨一無二的,經驗開放性只是人們性格的冰山一角,要全面了解性格,請繼續留意我們在未來的介紹吧。
認真盡責性 (Conscientiousness)
認真盡責性 (Conscientiousness) 是五大性格特質的其中之一。它主要形容人們在目標取向行為上的組織性、動力性、以及徹底性。
一般而言,認真盡責性較高的人會有著以下特徵:工作有條理、細心、自律、有毅力、做事三思而後行等。有見及此,這些員工一般都會被視為「勤力盡責」的員工。
然而,認真盡責性較低的人並不一定是懶惰,但他們相比之下缺乏自發性、做事較少目標導向、喜歡享樂主義等。
在職場上,員工有著較高認真盡責性一般都會有著以下共通點:
- 將工作編制在日記或任務列表上
- 嚴格遵循上司的指令及公司的工作守則
- 專注工作,甚至留意工作上極之細微的東西,如錯字、排位等
- 勤奮可靠,同事一般都願意交托工作給他們打理
- 工作位置整潔,文件排得井然有序
綜合以上的工作特質,這些員工的工作表現都比其他人好,生產力亦較其他人高。所以,他們通常都會是最受上司歡迎的員工。
有趣的是,心理學研究發現以上的現象遍佈了歐美超過二十多個國家。而且,以上的良好工作現象更在不同行業出現一致性,可見「認真盡責性」在職場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然,性格並沒有分好與壞。一方面,認真盡責性極高的員工可能會成為工作狂、完美主義者,但這些都會有害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他們的工作能力雖然值得人信賴,但卻有機會缺少了其他重要團隊合作特徵,如開創性行為、正常社交等。
外向性(Extraversion)
說到性格,我們常常第一時間便會以「外向」與「內向」形容一個人。但外向的人是否等於喜歡與人相處,而內向的人又是否只喜歡獨處的時間呢?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 (Carl Jung) 早在上世紀已為「外向」及「內向」提出了定義。他指出外向與內向並不只是顯現於與人相處的時間,而是取決於一個人的精力來源。
性格外向的人較易於外在世界取得精力來源,例如與不同人談天說地、嘗試不同的活動、遊走不同地方等。換句話說,外向的人需要更多外在的刺激才能使他們感到舒適。
相反,內向的人傾向於自己的內在世界取得精力來源,例如獨自思考、在社交行為上較被動等。太多外在的刺激,例如嘈吵的環境,亦會令他們感到不舒適。
我們可以既是外向又是內向的人嗎?
事實上,由於現今大多數的性格理論都主張「特質論」,即外向與內向屬於同一個連續體。一個人絕對是可以同時含有「外向」及「內向」的性格特質。所以,我們常說的「外向」其實指的是外向性較高的人,而「內向」則指的是外向性較低的人。 .
.
「外向」的人也會有喜歡獨處思考的時刻,「內向」的人也會可以不停與別人交談。心理學家對於此種描述,亦定義了一種名為「中向性格」(ambivertion) 的特質。簡單來說,中向性格的人立足於「外向性」維度的中間,他們的行為會隨著不同環境及情況改變,有時會非常喧鬧,有時熱愛沉靜。
無論在工作上或日常社交之中,我們很容易會斷定一個人是「外向」或「內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很容易會令人忽略了每個人的性格的完整性。性格特質應視為不同性格維度的一部分,標籤一個人「外向」或「內向」其實只是方便我們日常溝通而已。 .
親和性 (Agreeableness)
親和性 (Agreeableness) 指的是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上的思想與行為是否愉快與包容。
親和性較高的人一般都會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樂於助人、大方等。相反,親和性較低的人一般都會有著以下特質:重視自己利益、多疑、難以建立信任等。
親和性高的人就是完美的員工嗎?
根據以上的描述,可能大家會認為親和性高的就是那種人見人愛、喜歡在團隊中當「小幫手」的員工。
事實上,研究指出即使他們在團隊合作關係上明顯比其他人優秀,但單看工作表現,他們並非很突出。原因是他們會花過多時間於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例如解決同事之間的紛爭等。
而且,親和性太高的人可能並不適合一些工作。你能想到是哪一些工作嗎?一些研究指出,以下兩種工作裡,表現最出色的員工的親和性都不是很高。
例子一:地產經紀。主要原因是,他們不能同時對著買家和賣家表現過多的親和力。要獲得最多的佣金,便需要適當的對價格提出異議。
例子二:科學家。由於太高親和力的人會太容易接受別人的建議和想法,作為出色的科學家,總需要作出適量的批判,以及合理的懷疑,才能得出更好的假設與研究方向。
親和性低的人便不應取錄了嗎?
同樣地,即使親和性低的人看起來有著「生人勿近」的感覺,但他們並不一定完全是惡劣的員工。當然要注意的是,親和性極低的人與一些「黑暗行為」有關,例如心理操縱、自戀等。
情緒不穩定性 (Neuroticism)
情緒不穩定性 (Neuroticism) 又譯為神經質,它指的是人的情緒狀態是否容易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產生變動。
情緒不穩就不能工作?
情緒不穩定性高的人一般較容易受到心理困擾,以及更傾向感受到負面情緒,如焦慮、害怕、憤怒、抑鬱等。當遇到負面事情時,小至受到別人批評,大至事業失敗,他們都比其他人更難適應,控制和調節情緒。
聽起來,情緒不穩定性高的人在生活及工作上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事實上,心理學研究報告指出,他們的工作表現一般比其他人遜色,而且更容易感到工作上的壓力,以致患上精神疾病如焦慮症及抑鬱症等。
情緒不穩能解決嗎?
正如我們常常提到,性格本來就沒有分好與壞。與其他性格特質一樣,情緒不穩只是我們天生及後天環境因素所形成的結合物。我們不應因為自己的情緒不穩而感到自責。
只要先了解自己,然後接受適當的建議及培訓,任何人都可以有著良好的工作表現。對情緒不穩定性高的人而言,心理學家發現改變以下三種工作壓力:獨自工作、龐大工作量、不健康的工作環境 (如欠缺私人空間),他們亦能減少情緒波動而如常工作。
不顯露情緒同樣令人摸不着頭腦
有人能夠在工作上刻意隱藏情緒,難道這就是健康的表現嗎?對於情緒不穩定性低的人,他們很少會顯露自己的情緒,而有機會令身邊的人感到不安。
若然上司很少將心情放在臉上,相信下屬做事只能步步為營,以及擔驚受怕吧。
沒有「最好」「最壞」的性格,只有適不適合工種的性格
總結而言,無論是哪一種性格特質,我們都很難藉著其高與低而斷言一個人的工作表現。況且性格本來就是人的一部分,我們並不需要刻意去改變它。
反之,我們可以透過對自己個性的了解協助我們尋找合適的方式及工作,從而使到我們能投入工作,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展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本文內容由 Expivotal Work Matters | 職場心理學 提供 – 想了解更多職場心理學,請點連結。
由樹洞香港 TreeholeHK – 全方位心理學培訓公司編輯、整理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