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過頭,就是蠢”:真正的蠢人,反而有這五種聰明過頭的表現
“聰明過頭,就是蠢”:真正的蠢人,反而有以下這五種聰明過頭的表現,不克服,容易招惹災禍。
一、濫用小聰明
有些人,總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比別人強,所以,常常濫用聰明,尤其是濫用小聰明,卻忘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結果常常犯非常愚蠢的錯誤,為自己招惹災禍。所以說,這些聰明過頭的人,其實就是蠢人。
比如三國時期的楊修,在普通人看來的確很聰明,聰明的能看透別人看不透的事情,輕鬆猜中別人的心思。但是,他的聰明過了頭,就是蠢了,蠢得不知道保護自己,一味濫用小聰明,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絕路。像楊修這樣的人,在常人眼裡,即便是失敗了,也算得上聰明人,可在他的那些同僚,在深懂政治和人性的人眼裡,其實是十分愚蠢之人,像這樣的人,註定成不了大氣候,相反,還很容易給自己招惹災禍。
二、在失意之人面前談自己的得意之事
得意之事當然可以談,但應該與得意的人談,你捧他,他捧你,豈不樂哉!可是,有些聰明過頭的人卻偏偏喜歡向失意之人談自己的得意之事,總覺得這樣做,自己才有成就感,可事實上,這是非常愚蠢的表現。
向失意之人談你的得意之事,表明你不但沒眼色、不知趣,還等於是在變相地挖苦和譏諷對方,人家對你的印象只會變糟糕,認為你是小人得志,還可能暗中給你使絆子,在你的失意的時候則可能會痛打落水狗。與你那點沒有多大意義的成就感相比,這樣做,到底是聰明,還是愚蠢呢?答案不言自明。
三、過分地表現自己比別人更聰明
聰明過頭的人,往往有一個毛病,就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聰明,所以,總是想方設法地表現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這種做法只能表現出自己在做人上的愚蠢。對此,英國19世紀著名政治家查斯特菲爾德爵士對他的兒子就有過忠告:“你要比別人聰明,但卻不要表現出你比他更聰明。”的確,真正的聰明人,總是習慣把自己的聰明巧妙地隱藏起來,不會讓自己的聰明成為傷害別人的武器,而那些聰明過頭的蠢人,卻恰恰相反,總是過分地表現自己比別人聰明,結果,常常落得一個人見人厭的可悲下場。
四、太過狂妄,不懂得收斂鋒芒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一個人的聰明和本事,是真實存在的,不需要狂妄地表現出來。太過狂妄,不懂得收斂鋒芒,那必然會反傷自身,無疑是蠢人的行為。
老話說“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做人低調一些,謙虛一些,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才是真正聰明的表現。而過於狂妄,很多時候反而會暴露出自己的弱點和軟肋,被人一擊致命,或者因為過於狂妄而變得膨脹,變得忘乎所以,自己把自己逼人絕境。所謂“上帝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五、處處表現自己的優越感
一個人,在獲得事業成功或者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後,產生一定的優越感,這是正常的,但真正的聰明人,不會將這種優越感表現出來,反而會顯得平易近人,所以,總能贏得好的人緣。相反,那些聰明過頭的“蠢人”,不管有沒有成功和成績,都想處處表現自己那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總是想辦法抬高自己,看不起別人,結果,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可悲境地。
對此,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總結得很到位,他說:“假如你要得到一位仇人,那就向別人表現你的優越吧;而假如你想要得到的是朋友,那就請把優越感讓給別人。”的確,處處表現自己的優越感,只會讓別人產生自卑、嫉妒乃至仇恨等負面情緒,而把優越感讓給別人,卻能讓人對你好感倍增。
“聰明過頭,就是蠢”:真正的蠢人,反而有這五種聰明過頭的表現
語言: CN / TW / HK時間 2021-03-23 23:31:42 人生智慧全解讀主題: 美文
https://www.gushiciku.cn/dl/02GUF/zh-tw
如何分辨自己身邊的牛人、蠢人、小人、聰明人?
洞察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是也是一項可以拆分的能力,我們需要去努力形成這種能力,去分辨身邊形形色色的人。
本文轉載,來源網絡
首先,具有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不代表智慧。比如一個下水道工人和一個挖掘機工人,各自都是各自職業領域的老手,哪個更聰明?這就不好說了。所以分辨的標準不應該是針對特定領域的,而應該是普適的。
再比如,看學歷,也不一定靠譜。我們拋開蓋茨、喬布斯這些輟學的不談,一個本科生和一個博士生哪個聰明?這也不好說,說不定本科生本科期間就做出了不錯的科研成果,但是本科畢業沒有繼續做科研而直接去工作了,那他一定比博士生笨或者聰明嗎?說不準的。
還有,比如看出身,也不靠譜。雖然名校出來的普遍會讓人覺得聰明點,但是即使是同一個學校出來的人,也會有很容易被識別出來的聰明程度的差別。
那麽要會通過什麽來辨別智慧的人呢?有六個標準,兩兩一組分為基礎指標,現實指標,和高層指標三個類別。基礎、現實、高層的分類不是想說明輕重和高低,只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
基礎指標
1、基礎指標的第一個標準,是元認知(Metacognition)能力。
元認知能力,就是“對於認知的認知”和“關於知識的知識”,簡單來說就是對於自我的認知過程的思考。關於元認知,網上有不少資料,大家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找一下通俗的材料,感興趣的也可以找相關的心理學文獻讀一下。
具有強元認知能力的人,通常表現是學習能力很強,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認知和學習過程很了解,能夠在快速的自我思考和自省後產生出優化過的學習策略。
他們對自己的認知能力有較強的管控能力,懂得利用自己的認知能力的優勢和已有知識框架來調節和評估新知識的攝入,這些人能夠很快的把新知識融入到已有的知識當中。用喬布斯的話說,就是把已經劃出的點連起來,而元認知能力高的人連得特別快。
2、基礎指標的第二個標準,是有具有邏輯性的思維跳躍能力。
一般的交談過程,通常就是先講A,再講B,再講C,再講D……
但是當和一些比較聰明的人聊天的時候,或者看其他的聰明人聊天的時候,通常不是一步一步走,而是跨著大步跳的,也就是先講A,再講D,再講F,再講J……這樣。
這種ADFJ的交談方式,和前面的ABCD的交談方式在邏輯上是一樣的,並不是隨機的思維跳躍,而是一些中間的邏輯步驟,因為交談的雙方都已經提前想到,並且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心照不宣了,所以不需要每一步都講一遍,直接說下一步就好了。
跟聰明程度相仿的人交談起來跳躍的節奏是很舒適的,邏輯上也能很自然的過渡。但是如果兩個人節奏差別過大,一方要經常說完A後補充說B和C才能繼續說D,甚至中間還要加個B1、B2,那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現實指標
1、現實指標的第一個標準,是好奇心。
其實,前面提到的元認知和思維跳躍,都屬於聰明的下層建築,而最能直觀體現一個人是否聰明的標準是好奇心。
一個聰明人,通常是對生活中各種事情充滿了廣泛的好奇的,也正是這種好奇,讓他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新的知識。
好奇心和聰明程度是個雞和蛋的情況。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再強,如果好奇心不夠,那他也不會去了解各種新東西;而如果一個人缺乏對事物的廣泛了解,他就很難看到那些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也就不容易產生較強的好奇心。
用蘇格拉底的話說,“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2、現實指標的第二個標準,是用簡單的語言解釋覆雜的問題的能力。
經常在網絡社區看到一些專業人士解釋專業的或者技術性的問題,他們會很熱心的花很多時間講問題背後的原理,列出各種外行人很難看懂的公式、推導過程和專業術語,自己解答得很辛苦,讀者大多沒看懂,雙方都不開心——“我都花了這麽多功夫講了你們怎麽還是聽不懂”和“你講了這麽一大堆不明覺厲,我還是不懂。”
而真的很聰明的人,很多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深入的研究,而這些聰明人的共同特點是在解釋專業問題時會刻意避免使用別人可能聽不懂的大詞、黑話和專業用語。
刻意地選用簡單的語言,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說話的人懂得換位思考,能夠從對方角度分析和評價自己的表達,是對於知識的學習具有評估能力的體現;
其次,很多專業用語和大詞其實是專家直接溝通的工具,當你面對的聽眾不是專家的時候,你就不能用這些工具“偷懶”,這樣對於說話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對於知識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更高。
一些比較有名的心理學、統計學、健身等等專業領域的用戶,解答問題時通常都有這樣的特點。
有個很有意思的年度科普活動叫作火焰挑戰(flame challenge),組織方每年會出一個題目,然後要求參賽者制作一個視頻,把這個題目用一個11歲小孩能聽懂的話解釋清楚。聽起來很有趣,但是做起來還是很難的,歷年的題目有“火焰是什麽”、“顏色是什麽”等。
各位可以試試自己解釋下“火焰是什麽”這個題目,然後想一下你的解釋能不能讓一個11歲的小孩聽懂。有類似的題目,各位可以去看看那些題目下的回答是不是用簡單的語言說清楚了的。
高層指標
1、高層指標的第一個標準,是對於觀點的態度。
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比如對於自己不了解的領域少發表觀點,這其實是上面說到的懂得越多越有好奇心的一種側面體現。
還有就是能夠容納不同的觀點,甚至完全相反的觀點,這其實是上面提到的換位思考能力的一種側面體現;還有就是不迷信、不執迷不悟,當新的信息和證據證明自己原來的觀點是錯誤的時候,能夠改變自己的觀點。
這幾點說起來不難,其實大家都會說,但是自身做起來的時候真的蠻難的,因為這還要涉及到情商、面子等社交屬性。
2、高層指標的第二個標準,是對於別人的態度。
一個人是不是善良,是很重要的一個標準。當然,準確的來說,善良並不代表聰明,聰明的壞人多了去了,事實上,想要做一個成功的壞人,也是需要聰明的,不夠聰明的話壞事都做不到太大。
但是“好人”和“壞人”是很主觀的判斷。通常情況下,每個人在自己心中都是好人,連恐怖份子都不把自己當壞人的,他們在自己眼中是自由鬥士和真理的捍衛者,是非常“高尚”的。
所以所說的善良,其實是對於別人的態度,就是說他是否能夠通過分享、輔導、以身作則等方式幫助別人改善和提高,達成共贏的局面。幫助別人提高,想想都是極難的,大概是要把前面的五個標準都完成的差不多才能做到。
當然不能排除存在那些很聰明,但是堅持“不但我要成功,而且我要別人都失敗”的人,不過這種人是不是聰明無所謂,大家都要盡量繞路的。
如何分辨自己身邊的牛人、蠢人、小人、聰明人?
作者:水木然專欄
鏈接:https://xueqiu.com/6753117326/114317791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為人處世, 真正的“蠢人”, 往往有這幾種表現
一、賣弄小聰明,把別人當傻子。
為人處世,越是“蠢人”,反而越喜歡在別人面前賣弄他的小聰明,以為別人都不如他。其實,真正的聰明人是內斂的,他們或許比別人聰明,但會盡量不讓別人不知道這一點,更不會小瞧任何一個人。
二、凡事斤斤計較,總喜歡占小便宜。
做人贏在格局,輸在斤斤計較。太過計較,總想占小便宜,這樣的人看似聰明,實則是蠢,因為他們失去的往往是大的、長遠的利益,吃的也總是大虧。
三、不知變通,一條道走到黑。
真正的“蠢人”,往往有固執己見的毛病,凡事一根筋,喜歡認死理,他們總是墨守常規而不知變通,所謂“好良言難勸該死鬼”,說的就是這種人。
四、太過執著,愛鉆牛角尖。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人不全是“蠢人”,如果是在工作中或者是搞研究的時候,有這樣的表現,那往往還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精神。但是,如果是在為人處事上有這種表現,凡事總喜歡刨根問底,對人窮追不舍,那就犯了“人至察則無徒”的忌諱,多少就有些蠢的嫌疑。
五、得失心太重,不懂得放棄。
真正的“蠢人”,往往還有貪的毛病,什麽都想要,什麽都不舍得放棄,讓自己越活越累。另外,他們不懂得放棄是為了更好擁有的道理,例如,放棄自私自利,會擁有高尚的胸懷;放棄對過往的悔恨,就會擁有新的人生。
如果說人性經不起考驗,那麽人品作風則經不住打聽。偶然發現之前心動的女孩第四位共同認識有交集的朋友,與其聊起這事兒的時候,對方忙勸我放棄,換一個人追求,言語收斂的表達著,對方頗有想法,不適合我,不僅想法不一般,家庭也不一般。這讓我心里的那塊石頭終於落下來了,終歸不是一條道路上的人,我追尋的始終是情感,相待如賓共同努力的伴兒,可對方,觀其色聞其言,要求標準都不低,我與之目標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所以我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如果說三十歲的年齡不該講究愛情,不如說對待情感的態度更不能糊塗與任性,可清醒的還算感情嗎?算!相反,清醒的狀態下才不至於戀愛腦,茫然、沖動與偏執,最終落得一個難堪的局面。如果情感發生時真如一場高燒,或者是重感冒,渾渾噩噩不知所以,怕是恢覆不了健康,甚至於墮入病痛之中失了性命,失去本我。
這一次我有拿出一些勇氣去嘗試了解,但吃了閉門羹,也在自身有了一定了解後才與有共同交集的人簡短的溝通了下,發現並不是自身的問題以至於得到些許心安。我不排斥那些追求物質生活的人,誰都想過的好一些,這在人性本質上沒有錯。再者也不會如楞頭青那樣狂妄的說著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賭氣話。終究還是各有去路,各有歸程,尊重並敬畏他人的選擇。同時慶幸自己這一次沒有操之過急,不至於陷入賭徒心理,一旦付出就像坐在賭桌上的賭徒,一開始只是小面額的賭大小,倘若有贏反倒會心滿意足的暫離賭桌,倘若一直輸,則會不斷的加碼,直至輸的一敗塗地名聲掃地。還有一種心理效應叫做“邊緣效應”,初見時是最美好的,食物的第一口始終是最美味的,可隨之頻繁與加深認識,這種美好會逐漸模糊甚至消耗殆盡,而在心理學中,男性雖然沖動但大多數時仍會持有理性,於是初見時便已經對一段情感關系有了七七八八的定位,而女性則需要五次上下的約會才能弄清自己的心意,所以,在我選擇了一種折中的辦法,三次碰面,不多不少,我收到了非常明確的答覆。
因為我是一個非常容易缺乏安全感的膽小鬼,所以我很難去相信他人,如何糟糕或褒獎的評價,在我心里永遠打個問號,只有我自己去接觸了解後,哪怕簡單的碰個面,心里也有了個大概。沒想到匆匆歲月後,我竟然成了心機頗深的人,總在分析他人話語、眼神、行為中的潛台詞,有的人心眼多但起碼是無害的,有的人很單純卻會造成傷害,有的人看似聰明實則很蠢,有的人大智若愚藏拙於巧。我還是討厭與人交際,但又想交到朋友,可我自身所處的狀態與人生階段又非常的不恰當,於是我總是徘徊著壓抑的情緒,非常疲倦。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走捷徑,從不投機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鉆過去,一點一滴,一磚一瓦建設起自己的高樓。
愚蠢的人,總是試圖尋找捷徑,遇到困難想方設法跳過這一步,看似聰明。
如果一個人既聰明過人,又肯辛勞付出,既睿智超群,又舍得下笨功夫,他要是不成功,老天都不答應。
一個普通人,只要肯下“困勉之功”,不走捷徑,照樣可以取得紮紮實實的成功,愛默里把對標或超越國際一線品牌作為使命,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一點一滴,一磚一瓦建起自己的高樓。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愛默里環境儀,精確到同行急。
https://www.uulucky.com/show-4262015.html
從行為表現上看,天才、聰明人、普通人、蠢人有什麽區別?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
在人體動作學中有一個案例,兩位心理學家希望識別那些“容易被定性為受害者”的身體動作。為此他們找來了監獄囚犯來進行判斷。
心理學家錄下了路人的走路姿態讓罪犯觀看後評分。令我有點膽寒的是,真實中罪犯打量路人所花的時間每個僅僅才6到8秒。
最後研究結果揭示了幾個能夠快速描繪出受害者特征的身體動作:他們的步子要麽很大要麽很小,他們的行動很笨拙,看上去像走同邊步,每走一步都試圖擡起整個腳掌再放下。
研究表明,容易成為罪犯眼中受害者的,總的來說是那些:走路像是和自己過不去,盡可能用最困難的方式完成每個動作的人。
生活中被惡魔盯上總歸是小概率事件,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盡可能用最困難的方式完成每個動作的人,總歸也不是聰明人就對了。
自勉,長思。
作者:大臉吃四方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48005/answer/46712231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愚蠢,不要低估愚蠢
編者按:卡羅·奇波拉教授寫過一本玩笑性質的小書,《蠢人的基本定律》。里面總結了關於蠢人的幾條定律。一位暢銷書作者聯系到最近發生的一些事件,深感其然。當然了,這些都是在經濟低迷或者泡沫破裂的情況下凸顯出來的,如果是不同的光景,也許里面列舉的例子就會被擺上神壇。蠢人占 80%,而且都以為自己是另外的 20%。如果你確實是那 20%,那一定不要低估另外 80% 造成的潛在危害。文章來自編譯。
劃重點:
第一條定律:人們總是低估周圍的蠢人數量。
第二條定律:某個人是否愚蠢的概率,與這個人身上的任何其它特征都沒有關系。
第三條定律:蠢人就是損人不利己的人。
第四條定律:不蠢的人往往低估了蠢人的潛在危害。
第五條定律:蠢人是最危險的一類人。
你的祖先摸過蛇,喝過有臭味的水。你大概不會這麽做了,因為那個終極的流媒體網絡已經給你上過人生課,讓你了解了先人犯過的錯,那些知識已經印在你的腦海里面,我們稱之為本能。總之,直覺有利於預測未來。直覺告訴你,如果你靠近獅子,它就會吃掉你,諸如此類。
不過,還有一些決定,那些我們的社會做出的決定,它們的微妙性/覆雜性已經超過了本能。我們對這些挑戰如何反應,有可能是人類進步的推動因素,也有可能是人類進步的阻礙因素。就像有 80% 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超過了平均水平一樣,自認為自己做過很多錯誤決定的人並不多……這會讓他們變得特別危險。跟死亡類似,愚蠢給別人帶來的痛苦更多。卡羅·奇波拉(Carlo M. Cipolla)教授所著的《蠢人的基本定律》(Basic Laws of Human Stupidity)總結了這麽 5 條:
- 第一條定律:人們總是低估周圍的蠢人數量。
- 第二條定律:某個人是否愚蠢的概率,與這個人身上的任何其它特征都沒有關系。
- 第三條定律:蠢人就是損人不利己的人。
- 第四條定律:不蠢的人往往低估了蠢人的潛在危害。
- 第五條定律:蠢人是最危險的一類人。
奇波拉教授用新的定義給一個司空見慣的詞帶來了不一樣的味道:愚蠢決定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就像我們低估了蠢人的數量一樣,我們也低估了商界以及看似成功的人士的能力——做出損人不利己的愚蠢決定的能力。成功實際上是一種麻醉劑,會讓你更喜歡冒險,令你的周邊視野受限,無法正確評估現實和風險。
橫軸:對自己是否有利;縱軸:對別人是否有利。損人不利己是蠢人;利他不利己是無助者;利己利他的是智者;損人利己是強盜
在我看來,一些公司和決策很蠢:
大笨蛋
大公司因為質量(體量)更大,所以糟糕主意的慣性也越大。幾周前,那家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編者注:蘋果)向自家董事會展示了一款虛擬現實頭顯。自 2015 年以來,蘋果就一直在研究這個糟糕點子,甚至連喬納森·艾維(Jony Ive)都幹不掉這個項目。據 The Information 報道,艾維先生認為:“VR 將用戶與外界隔絕開來,令用戶與其他人疏遠,讓用戶看起來一點都不時尚,而且 VR 也缺乏實際用途。” 艾維的設計團隊“不相信消費者願意長時間佩戴頭顯。”
VR 其實是一項實驗,做了十年,花了數百億美元,最終證明其實沒人想要。這些住在雷德蒙德或聖何塞的人都是斯坦福和哈佛大學工程專業畢業的,但他們設計出來的東西消費者願意套到自己頭上嗎?可能性有多高?大概不會高過佛羅倫薩出現下一家偉大的 SaaS 公司的可能性。
說句公道話,就用戶使用產品時的觀感如何而言,很少有公司能比蘋果更了解這件事情的重要性,而庫比蒂諾的這家公司已經通過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珠寶”制造商。 2021 年,可穿戴設備占到蘋果收入的 10.5%,也就是 380 億美元(是蒂芙尼公司收入的 7 倍)。珠寶讓你更迷人,可穿戴設備提供更多的實用性。Apple Watch 和 Airpods 是兩者兼而有之。
相比之下,頭顯讓你沒那麽迷人,實用性沒那麽強,對於深受孤立、孤獨和抑郁困擾的美國青年來說,這無異於雪上加霜。我的小孩在玩手機的時候,他們不是假裝聽不見我就是假裝看不到我。虛擬現實頭顯就是香煙,戴上去魅力也會減分。
蘋果 2021年的收入分解
蘋果推銷這款價值 2000 美元的“香煙”的幾周之後, Coinbase 宣布了一項計劃,要給自己的辦公場所注入分裂和焦慮——這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正在測試一種軟件工具,員工要在每次互動之後用這款軟件互相評分。如果同事說了一些你不喜歡的話,你應該給對方點讚,並說明他們可以如何改進。每一位員工都會分到一張記分卡,分值範圍為 1-10 。得分較低的人會被認為“可信度”較低,而同事在考慮要不要聽他們的意見的時候應該考慮到這一點。沒有比這更扯的了。
我們這個物種有一種超能力,那就是合作,而組織是利用這種能力的手段。Coinbase 的工具就是鼓勵反對合作,就是這樣。這套流程是大型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開發的,是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那個“極度透明”(radical transparency)願景的一部分。達利歐當然可以為自己的管理方法行之有效列舉出 2230 億個理由。但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對於“有一個事無巨細的記分卡來跟蹤自己表現的各個方面”這件事情,只有一小部分人(主要是交易員)能忍。在橋水,20% 的員工會在第一年內離職。大家看到有員工在衛生間里哭泣。而類似性醜聞這樣的職場政治,是靠無視那些可信度得分較低的人來解決的。Coinbase 也可以自我安慰說自己在衛生間也流了很多眼淚,因為這支股票的價格已經比 IPO 時的價格低了 80%。
Coinbase的股票走勢
有錢的笨蛋
蠢人的賬本很值錢。愚蠢的有錢人名錄更值錢。
Robinhood 做出了一家價值 80 億美元的公司,這家公司匯編了一份人員名單,這些人普遍存在一種特定形式的愚蠢——金融文盲。這家公司的賬戶的價值中位數為 240 美元,自去年夏天上市以來,其股票價值已經縮水了四分之三。對投資者、客戶和社會都不利。愚蠢。最近,加密貨幣 Luna 也往區塊鏈上面放了一份類似的清單,並做出了超過 410 億美元的“市值”……然後轟然倒塌了。
矽谷的一位令人討厭的播客主持人正在匯總一份最新的蠢人名單。這名主持人在懇求牙醫和小企業主投資埃隆·馬斯克對 Twitter 發起的收購案。為了換取以 35% 的溢價收購 Twitter 的權利,這些“投資者”需要向這名播主支付 7% 的手續費,還得貢獻 10% 的收益。他的這番推銷讓 CNBC 那條“像查克一樣交易”(Trade Like Chuck)的廣告一點都不像廣告(事實證明查克“在短短兩年內”就把 4600 美元變成了 460000 美元。)對於馬斯克來說這是愚蠢的,因為這讓人進一步感受到其收購 Twitter 一事的絕望。當馬斯克讓他的律師為自己退出收購協議尋找一條合法的開傘索(“Twitter上面有僵屍號!”)時,這就是他給人留下的印象。我推測勞斯萊斯會為這份愚蠢的有錢人名錄買單,因為里面可能會有潛在的庫里南車主。
最新入選的愚蠢公司? A: Flowcarbon,WeWork 創始人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 創辦的一家公司。這家公司要將“碳與加密貨幣結合在一起”,並尋求“讓碳上鏈,讓大眾為碳中和做貢獻,並利用 web3 來保護地球的天然碳匯。”好家夥,能給我來一大杯死滕水飲料(一種有致幻作用的飲料)嗎?
憑借著這碗迷魂湯,諾伊曼籌集到了 7000 萬美元的資金。超過一半的對價來自賣出的加密貨幣 GNT。順便說一句,GTN 是“女神自然代幣” (Goddess Nature Token)的意思——我祈禱這家公司可以成功,可以熬到發布招股說明書。說不定我也會成立一家公司,把 AI Meta Renewable NFT 去中心化。我可以拿出銷售 Community Based Ebitda 代幣的收益為這家公司提供資金。沒錯,這件事當然可以做。
所以,回顧一下《蠢人的基本定律》,你就會發現那幾條定律總結得非常精辟。不要低估蠢人的數量,而且一個人蠢不蠢跟有沒有錢沒有關系。如果按照利己和利他把人們分為四個象限的話,蠢人就是損人不利己的那種,而且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種人,甚至比損人利己的強盜還大,而不蠢的人往往低估了這一點。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愚蠢,不要低估愚蠢
譯者:boxi。
本文來自翻譯,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神譯局·2022-08-01 15:27關注和其他人一樣,大公司和有錢人也容易做出錯誤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