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 11 月. 29, 2022/星期二

把工作跟生活拼成「一個圓」

現代社會工時越來越長,常讓人忙到懷疑人生。於是「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概念被提出:工作和生活是翹翹板的兩端,當「工作」變重,就在「生活」加入一些休閒來恢復「平衡」狀態。但這種追求完美「平衡」的方式真能讓我們變得更快樂嗎?

創新點:定義自己的人生、尋求工作與生活的「調和」比盲目追求別人的「平衡」更重要。

本文三大重點:1. 用自己標準定義成功人生,別被「模範人生」困住。2. 提高效率、善用時間的四個方法。3. 學習貝佐斯和布蘭森「調和」生活與工作。

1. 用自己標準定義成功人生,別被「模範人生」困住

生活中,每個人都身兼許多角色:職場中要當優良員工好好表現,回到家要當父母的好孩子、另一半的「神隊友」、子女的超能父母,時不時還得出席一些應酬的社交場合,為了兼顧,往往需要犧牲其他部分。

於是,我們有了各種煩惱:眼看身材開始走樣,該不該擠出時間上健身房?朋友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我的事情卻永遠忙不完?小孩的同學都在學才藝,不跟上會不會輸在起跑點?

然而,這些煩惱都來自於比較。但每個人現實狀況都不同,想活出充實人生,光複製別人的習慣和行事曆沒用,而是要進一步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最適合的生活型態;把成功人士的標準盲目地套用在自己身上只會產生壓力。更何況,你看到的很可能只是他們生活中的其中一個面向。

圖/僅為情境圖。取自pixabay

因此,若你常覺得事情做不完,別急著把時間硬擠出來完成待辦清單,最大的問題或許是一些不必要的瑣事佔據了你的時間,重點不在「分配」而是「簡化」。

先衡量自己當下所有條件,把所有工作與生活相關的事情排出優先順序,像是:

關於工作,優先考慮薪水、工時、未來發展性?

要參加下班之後的應酬,還是回家陪小孩?

假日要待在家裡補眠,還是全家出遊?

首先,誠實面對自己的價值觀,或許你的工作內容非常有挑戰,而你也樂在其中不以為苦,當然可以全心投入,別怕被冠上「工作狂」的頭銜;如果你覺得尾牙應該要好好吃飯而不是扮演小丑,就勇敢說不。

其次,避免事事都想親自動手。把家事或跑腿分配給家人,順便也讓他們學會這些習以為常的事需要每位成員一起分擔;在公司試著分出權力,能外包就外包。因為每件事都有機會成本,若想貪心全拿,很可能到最後什麼事都做不好。

最後,大部份會覺得自己忙,其實過度分心導致效率不好才是主因。在該保持專注時選擇休息放鬆,會讓做事的效率下降。雖然我們不該浪費時間把行事曆塞滿顯示自己很忙,卻也不應該在效率最好的時候選擇休息。該怎麼好好利用時間?下面一段告訴你。

2. 提高效率、善用時間的四個方法

現代生活步調飛快,我們常被推著向前,用更少的時間資源做得更多更好,想認真工作、認真生活,得好好善用時間規劃。以下提供四種方法,讓你在時間分配不變的前提之下提升做事效率。

圖/僅為情境圖。取自pixabay

A. 加入「目標」和「時間限制」

如果我想準時下班,怎麼在上班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如果每天只有15分鐘可以寫作,怎麼在截稿前寫完文章?

如果每週只有3小時可以運動,怎麼安排訓練項目減重?

B. 找到最有效率的黃金時段

每個人生理時鐘不同,有人白天精力充沛、有人晚上頭腦清晰。找出自己狀況最好的時段,把重要複雜的事集中解決。比方說,如果你晚上的狀態絕佳,可以試著提早吃晚飯,稍做休息後再全力工作一個小時,效果或許會比待在公司三個小時還好。

C. 兩分鐘規則

若一件事可以在兩分鐘內完成,就馬上把它搞定,免得可觀的「小事」累積成不得了的「大事」,影響其他部分的生活。

D. 多個願望一次滿足

帶家人參加同事聚餐,或邀請同事週末出遊,兼顧家庭生活、職場關係,在輕鬆的氛圍下討論公事更有機會因為環境變化激發創意。也可以通勤取代開車,善用上、下班這段時間整理思緒、聯絡朋友或看看自己有興趣的書轉換心情。

3. 學習貝佐斯和布蘭森「調和」生活與工作

傳統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理論建議大家下班後就把工作放在一邊,專心經營家庭關係,希望切割工作與個人生活,避免把在公司累積的負面情緒帶回家、或讓家庭因素影響到職場表現。

圖/僅為情境圖。取自pixabay

不過,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卻有不一樣的看法。在一次訪談中,他談到:工作和生活比較像是一個圓、而不是翹翹板,工作與生活不應該彼此互斥。

他的理由是:「若我在家覺得很開心,我在公司就會覺得精力充沛」、「同樣地,如果我工作時感到快樂,也該把這樣的心情延續到家庭生活。」

另外,維珍集團執行長布蘭森也大力推廣在家工作的理念,在他的經驗裡,有許多商業點子都是和家人討論工作點滴時冒出來的。

我們每天大約花10小時在工作有關的事(包含通勤、午休等等)。因此,與其將生活與工作看作互相壓縮的兩個極端,不妨把他們當作拼圖,找到彼此契合的方式將工作融入生活。例如:

A. 在家做洗衣、拖地、遛狗等瑣事時,因為不需動腦,加上輕鬆的環境,可以用來思考職場上遇到的難題,讓你靈感一閃。

B. 工作空檔可以和同事交換一些育兒知識、旅遊計畫、美食口袋名單,或「家家那本難念的經」,彼此的經驗或許有參考價值,讓你豁然開朗。

華頓學院「工作生活整合計畫」的主持人Stewart D. Friedman也為學員設計了一項叫做「打開話匣子」的練習,幫助他們融合工作與生活:

A. 在辦公室放一些家庭相片、旅遊明信片等等。和同事開啟交流,體會家庭支持對工作的助益。

B. 在家裡放一些公司紀念品或獎牌,讓家人或訪客瞭解你在公司的工作和角色,加強彼此的連結。

圖/僅為情境圖。取自pixabay

最後,分享紐約時報專欄作家Anna Quindlen引人深思的一句名言:若你追求世俗定義的成功卻不快樂,那你無論如何都不算真正成功。

參考資料:

1. Jeff Bezos’ advice to Amazon employees is to stop aiming for work-life ‘balance’ — here’s what you should strive for instead

2. Work-life balance is an unhealthy myth

3. Weekly Reads: 5 work life balance tips from the world’s “busiest” people

4. Work-Life “Balance” Isn’t the Point

5. Rethinking Work-Life Balance: How to Understand Yourself Better

6. The Four Burners Theory: The Downside of Work-Life Balance

7. The Real Work Life Imbalance

8. Work + Home + Community + Self

文/陳蔚銘

工作與生活不是只在天平的兩端!向貝佐斯學習把工作跟生活拼成「一個圓」

文 / 創新拿鐵    2021-03-28瀏覽數 80,350+
(原文刊載於《創新拿鐵》;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8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