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 11 月. 17, 2022/星期四

經營「個人品牌」

拿掉「外在優勢」,我們還剩下什麼?

前陣子Bryan寫的一篇文章:沒了名片,我們剩下什麼?,這篇文章在網路上引起大家很大的共鳴,而這也讓我想到一些故事可以講。

還記得之前有個朋友曾經待過國安局,見面聊到時,因為我們都很好奇國安局究竟在做些什麼,所以大家的聊天的焦點都集中在這個人身上,其實大家問的問題不外乎都是「哇,好酷喔,那你平常負責些什麼樣的工作?」、「你需要幫忙擋子彈嗎?」、「你們會像FBI一樣出特勤任務嗎?」,諸如此類說營養又不是那麼有營養的問題,哈哈,不過想當然耳,我這麼朋友基於職業道德,他倒是沒有講太多關於他工作的細節,但大家對他在國安局工作這件事情印象深刻。

又有一次,我有個堂哥從美國回來,他是在美國的蘋果公司上班,所以大家見到他之後大多是想問他蘋果公司的一些狀況,例如「執行長換人後有沒有影響?」、「跟你拿iPhone有沒有比較便宜?」、「賈柏斯怎樣怎樣…」,而我其實也因為對這些東西有些好奇,所以我也一起問了這些問題,聊的還算很愉快。

我們都很容易因為一個人的特殊經歷、職稱、公司而對他有特別的興趣,而在我自己身上,我也曾因為我的學歷而被大家稱為好學生,也曾因為我的職稱而被說是年輕有為,但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不管是學歷、職稱、經歷,這些都是外在優勢,一旦拿掉,你可能什麼都沒有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些東西你擁有的時間都有上限,你總有一天必須要離開它,這些帶不走的東西,我稱之為「外在優勢」,而什麼叫「內在優勢」呢?就是那些你帶得走的東西,包含你的能力、態度、品牌,以及你歷練且學習到的「有用經驗」,我指的有用經驗是你不是單單在一家公司待過,你是在這家公司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你也不是單單做過某個職務,而是在職務期間,你學習到能帶到下一份工作的經驗,我以下面這張圖來說明內、外在優勢。

能力、態度、品牌這是跟著你這個人的,也就是我所說的內在優勢。

經驗則是要看你是否有在過程中獲得對能力、態度或品牌有所助益的東西,進而轉化成你的內在優勢,否則它終將只是外在優勢。

學歷、公司、職稱都只能在你擁有它的時候對你幫上最大的忙,如果沒有在過程中善用,一旦離開,就什麼優勢都不存在了。

我去年在跟某個業務聊天時,我問他業績好不好?產品好不好賣?他跟我說還好,因為公司佔有率高,牌子也大,所以客戶大多不太擔心我們會倒或者是不夠專業的問題,大多在意的是價錢問題,我又問他:「那如果碰到價錢問題時,你怎麼辦?」,他回答我:「想辦法跟老闆爭取更高的折扣。」,說完他笑了,但我壓根兒笑不出來,主要因為兩個原因,我也坦白的跟他說。

第一,如果公司的品牌讓你先贏一半,而剩下的一半你靠的又是削價競爭,那展現你能力的地方是什麼?當你離開現在的公司後,換了一張名片,來到一個無法再讓你打價格戰的行業時,你又怎麼能活?

第二,我們辛苦做了產品,結果你在賣的時候不是去訴求產品特性與優勢,只能透過更低折扣去搶單子,你業績有了,但其他後勤、服務要花多少成本去服務這家客戶你可知道?

我們都必須要有一些基本的認知,今天我們在一家知名的公司上班,等於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你自己本來就長這麼高,所以你可以想想,如果今天你從巨人的肩膀上下來,你還可以看的多遠?巨人就是你的外在優勢,即便站在他肩上你仍然要努力的磨練自己的能力,不然有一天巨人離開了,你就發現你什麼都不是了。

外在的優勢,不會永遠跟隨著你,但你可以在掌握這些外在優勢時好好的強化自己的內在優勢,例如因為你是知名企業的員工,所以你才有機會跟另一家知名企業合作,藉此結識了一些好的人脈;或者因為你的職稱,時常能受邀到各地去演講,你也會有機會因此而打亮自己的專業品牌,若你有沒趁機會好好的強化自己,當優勢過去,你就什麼都不是了。

最後,若你打著外在優勢所給你的招牌,但你卻盡做一些會損害招牌的事情,那別人也會加速的唾棄你,例如掛著台大高材生的招牌,但態度卻極差,很快的就會打壞掉這個招牌;如果你掛著麥肯錫管理顧問的職稱,但卻壓根兒不懂企業管理,那你很快就會被淘汰掉;你掛著某某協會理事長,但卻只會打官腔,那你也會受到鄙視,招牌不是那麼好扛的,扛的好你可以更加順利,但扛不好,你也會比別人沉的更快。

延伸閱讀/

經營「個人品牌」不是當乖乖牌!而是創造自己的「獨特賣點」

沒過五十歲的你,盡早發展「自己的品牌」是很重要的

(本文出自游舒帆部落格,原文請點此

2016/08/04

游舒帆
作者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52970


經營「個人品牌」不是當乖乖牌!而是創造自己的「獨特賣點」

經營「個人品牌」不是當乖乖牌!而是創造自己的「獨特賣點」

將自己品牌化:「Personal Branding」

個人時代所追求的不再是各項工作都達到「平均分數」就好,而是必須找出自己的優勢,將自己品牌化,並藉此讓自己隨時保持高度的工作意欲,進而產生良性的循環。

自我品牌化除了對那些將來想要獨立創業的人是必需的之外,即使你是個上班族,不!應該說,就因為是上班族,則更是維持並提昇你在公司地位的一個重要戰略。

重新評估個人生涯規畫

1. 確認自己目前的位置

那麼該怎麼做呢?首先,需重新設定自己的生涯規畫。有許多人在進了公司之後,就停止描繪自己人生的設計圖。但建立自我品牌的第一步,就是確認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及接下來想做的事

具體來說,即使是目前沒打算要換工作的人,就當作是重新寫一份履歷表,把自己從出社會以來的職、經歷,好好的彙整一次。

如果你已經出社會10年了,那麼請將這10年來所做過的事寫下來,同時將自己的強項或喜歡的事、想做的事以及自己的賣點等,也都一一列出。

如此一來,大多數的人可能會發現,一直以來,自己只是「照著上司的指示去做」、或「沒成就過什麼大事」。

2. 找到自己的強項與賣點

如果能夠意識到這一點,那麼就會萌生下一個10年、務必要找到自己的「強項」及「賣點」的想法,而這就是建立自我品牌的第二步。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儘管是自認為沒有「強項」也沒有「賣點」的人,也一定要徹底深入挖掘、直到找到為止。

接著介紹一個能夠協助找出自己長處的「荷包蛋自我分析法」;想像一個中間有著圓圓蛋黃的荷包蛋,蛋黃的部分代表自己拿手或喜歡的事情,而蛋白的部分則填入自己討厭或不擅長的事項。

以我自己為例,蛋黃的部分為「說服別人」「提案」等,至於蛋白的部分則有「電腦操作」「駕車」等項目。 透過前述方法,等你發現到「啊!這就是我的長處」後,即可進入下一個階段。

3. 強化所長,捨棄所短

第三階段就是要極盡所能的去強化自己的長處,並捨去不擅長的部分。像我自己本身,既不操作電腦也不開車。

其實當初我還在公司上班時,我就已經請同事協助我處理不擅長的電腦作業,相對的,我則幫同事分攤他不擅長的業務工作。現在,我同樣也是將電腦和開車交給別人。

所有的人都一定有長處

簡單來說,個人品牌的經營,其實就是「發揮長處」的思考邏輯。在此,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每個人絕對都有自己的長處,只是能注意到的人少之又少。

這和現行的學校教育有著很大的關聯。現行的教育教導我們要克服自己不擅長的部分、以提高整體的平均分數。結果導致小朋友們喪失自主學習的意願。出了社會後也一樣,原則上進入公司後,將由公司決定所屬的部門。

而且如果你被公司視為儲備幹部人選,還有可能被調到與現在工作不太相關的部門,學習所謂的經營管理制度。

但接下來的時代卻需要不斷伸展自己的長處、藉由發揮只有自己才具有的獨特價值,進而克服自己不擅長的部分。

且與其靠著耐力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全心投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反而能維持高度的工作熱忱,在工作上產生一種良性循環。

因此,個人品牌的建立,其實也是讓工作熱忱能持久的「永久動力」。以下透過幾個實際的例子,具體介紹該如何建立自我品牌。

首先,如果你是上班族,你必須於辦公室所在的這一個樓層中、或是某一分公司裡,成為某一個領域的佼佼者。這是建立自我品牌的戰略之一;亦即讓自己擁有一個別人所不具有的特殊價值

此時,你並不需要依公司的價值觀來設定自己的目標。例如公司對於業務部的評價基準可能是「銷售業績第一名」或「開發為數最多的新客戶」、「簽下大客戶」等,不過如果是做得到的人,當然可以這樣設定。

但即使你在那樣的領域並不擅長,不過你可能對於「長久維持某特定客戶」或是「讓曾經流失的客戶再度回籠」這方面決不輸給別人。

像這樣的人,請致力於加強自己這一部份的能力,即使這和公司評價的基準並不一致,也無須因公司考核的成績影響獎金而隨之心情低落。只要認定「我喜歡做這個」,就努力強化這一部份的能力。 如果能確實做到,相信終將能夠成為該領域的No.1。

此時,公司對你的評價也將有所改變。「在1000名業務人員中,客戶持久度No.1」「顧客回籠率No.1」如果能於周遭的人中,建立起這樣的品牌,那麼一旦公司經營者或上司更換的瞬間,你就有機會於一夕之間突然成為有名品牌、並獲得高度評價。

也有可能因為你的技能或人脈受到其他同行或人力公司的青睞,而有機會以較好的條件轉職。像這樣不受公司的評價左右,透過發掘自己擅長的領域以確立自己的品牌稱為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USP即獨特的賣點;專注發展某一範疇,並鎖定特定業界的客戶,成績自然不同。如醫生們只要提到「想問一下保險員」,就會想到「專業知識豐富的XX保險公司的某某人」。只要能做到:說到XX就想到某某人,即可確立個人品牌。

強調不同的著眼點

以日本美容界當紅的佐伯智事(Saeki Chizu)為例。她長年任職於某知名化妝品牌美容部,至60歲退休為止,在社會上都還是沒沒無名。但退休後卻成為百萬暢銷書作家,現在更是以超級顧問的身分活躍於日本美容業界。她是如何成功營造自我品牌的呢?

佐伯在擔任美容人員時,並未因公司下令「賣這個」,就聽命行事。儘管公司對該商品定有業績標準,她從未在意。但縱使如此,她的業績總還是第一。因為她依循的是「銷售對顧客肌膚好的商品」,而這就是她向來的信念。

她並不站在公司的立場來看客戶,而是站在客戶的角度來看客戶。這一點,讓她和其他美容人員有了差別。

一般人在退休後便從第一線引退,但她卻可以在60歲之後還繼續於第一線活躍,而且現在更成為日本女性無人不曉的名人。

最後,我要告訴各位的是如何找出自己的強項和賣點,而最重要的便是,要誠實面對自己。即使工作長達10年、15年,除了少部分菁英外,其他人對自己的將來多少都會感到不安。

許多人因此轉而積極報考資格檢定,但就算取得證照,也不見得能立即開業。而且現在有證照的人多的是,如果不具自我品牌魅力,要招攬到顧客也很難。

而且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是很難長期維持工作熱忱的,所以才更應該專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所謂的自我品牌,其實就是去發掘自己原本就具有的才能,並精進這項才能、充分發揮於自己的人生。

職場的氛圍,已從組織的時代轉換為個人的時代,因此建立自我品牌,已成為讓自己人生更為美好的一種手段。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