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 8 月. 18, 2023/星期五

人格障礙

十種典型人格障礙及其診斷標準

假如要你描述一下你朋友的性格,你可能會形容他們為有創造力、平易近人但人多時會緊張。基本上你是在總結他們有別於他人的性格特征,以及日常的所思所為。有時這些造就人性格的思維規律或行為習慣能構成危害,在某種意義上幹擾到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工作或社交功能。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我們就說這個人可能具有人格障礙。

根據美國心理健康協會(Mental Health America)的分類標準,常見人格障礙共有10種,分別可被歸於以下三組:

A組(Cluster A): 以奇異或古怪的行為模式為特征(偏執型、分裂型,以及分裂樣人格障礙)

B組(Cluster B): 以戲劇化、情緒化或反覆無常的行為模式為特征(邊緣型、自戀型、表演型,以及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C組(Cluster C): 以焦慮恐懼表現為特征(強迫型、依賴型,以及回避型人格障礙)

DSM-5對上述提及的每一種人格障礙都有詳細介紹,下面是這10種人格障礙的一個簡要概覽。

A1. 偏執型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患者通常從成年早期開始表現出信任問題,即反覆懷疑他人在欺哄自己、強行曲解他人的善意言行等。DSM-5中對這種人格障礙的定義是“對他人無差別地不信任與猜疑,以至於普遍將別人的一言一行解讀為居心不良的一種心理行為模式”

即使是完全沒有惡意的對話,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也往往能“聽出”夾槍帶棒、話裏有話;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他們依然會認為對方在拐彎抹角地攻擊、侮辱自己,並因此記恨在心,久久無法釋懷。

偏執型人格障礙
其特征是對他人的普遍不信任和猜疑以致把他人的動機解釋為惡意。

這類患者喜歡指責他人,總體上缺乏信任感並且習慣性懷疑他人。由於這些原因,患者往往會極力確保能夠得到朋友和家人的忠誠。這些信念強大到會對個人的行為習慣產生巨大影響。

患者在感到被欺騙或輕微被騙跡象後會反應強烈,會導致他們很長一段時間心懷怨恨。這種行為會通過各種方式演變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因為這些對細微瑣事的強烈反應會使他人在其背後進行議論。不出意料的話,這些人傾向於膚淺的人際關系,與他人保持距離。因為當你對所有人都極度懷疑時就很難會有真正的朋友。

=======================

診斷標準

A.對他人廣泛的不信任和猜疑,例如將他人的動機解讀為惡意,通常始於成年早期,並存在於生活的多方面,具有下列4種及以上的癥狀表現:

無端地懷疑他人正試圖利用、傷害或欺騙
對朋友或同伴的忠誠或可靠性的無理由懷疑的先占觀念;
很難依賴他人,因為無理由地害怕這些信息會被他人用於惡意傷害自己;
將他人善意的表達或事情中理解為潛在惡意或威脅;
容易記仇(例如對傷害、侮辱或輕視);
感到被攻擊,對自己的性格或名譽的攻擊,而別人並沒有這樣的行為,並因此而很快變得生氣,並進行反抗;
極易猜疑,毫無根據地懷疑配偶或性伴侶的忠誠;

B.不發生於精神分裂癥、雙相障礙或抑郁癥,帶有精神病性癥狀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礙,亦非因為其他軀體疾病所致。

A2. 分裂樣人格障礙(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DSM-5對這種人格障礙的定義是“脫離正常的社會人際交往,情感表達範圍受限”。盡管通過團體治療等手段,分裂樣人格障礙患者可以習得足夠的社交技能,但由於社交動機的匱乏,這類患者往往不會主動選擇接受治療。因此,也有人說他們就像是現代社會裏的隱士——無欲無求、獨來獨往

分裂樣人格障礙
其特征是一種普遍脫離社交關系和在人際交往中情感表達受限的模式。

需與“分裂型人格障礙”相區分。

分裂樣人格最為突出的是對社會期望的漠視。他們毫不在意自己對他人的看法,也不在乎外界對自己的評價。這一點與自戀者形成鮮明對比。

無論分裂者是否沈浸於孤苦寂寞之中,都一定與馴服順從絕緣。即使他們偶爾以順應作為權宜之計,假意閑聊或參與公共活動,都會為自己的惺惺作態而尷尬不已。他們永遠和他人保持距離。

具有分裂驅力的個體,通常需要通過創造性活動來維持自尊。他們的自我評價取決於自我整合與自我表達的優劣。反社會人格苦苦追求個人能力,自戀者尋求外界仰慕;而分裂者渴望得到的肯定是對自己真實本意、敏感性和獨特性的肯定。這種還必須來源於內心而非外在。而且他們對自己的創造力一絲不茍,因此常常極其內心嚴厲的自我批評。

由於這種追求確實非常極端,因此常常導致分裂者曲高和寡,他們的意志消沈也在所難免。

=======================

診斷標準(符合3條確診)

① 奇異的信念和想法,或與文化背景不一致的行為,如相信透視力,心靈感應;
② 奇怪的、反常的或特別的行為或外貌,如服飾奇特,不修邊幅,行為不合時宜,不符合習俗或目的不明確。
③ 怪異言語,如離題,用詞不妥,繁簡失當,表達意思不清楚;
④ 不尋常的知覺體驗,如幻覺,看見不存在的人;
⑤ 對人冷淡,甚至對家族親人也冷淡,缺少對他人的溫暖與體貼;
⑥ 表情淡漠,也缺乏強烈或生動的情感;
⑦ 幾乎是單獨活動,主動與人交往僅限於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觸,除主要親屬外無親密朋友或知己

A3. 分裂型人格障礙(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

患者的特征是存在社會交往困難,並伴有認知與知覺扭曲和古怪行為。患有分裂型人格障礙的個體可能會有不合常理的怪異信仰,或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相信自己有千裏眼、讀心術等。 這類患者在與直系親屬之外的人交往時,可能會發生過度的焦慮反應。這一情況可以通過團體治療習得社交技能來改善,但與分裂樣人格障礙患者一樣,他們也往往不會主動尋求治療。

分裂型人格障礙
其特征是一種普遍的在社交和人際關系上有缺陷的模式,表現為對親密關系感到強烈的不舒服和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降低,還有認知和知覺的扭曲和古怪行為。

這類患者常常不合常理、思維極其出奇,他們會把兩個完全不相幹的事物聯系起來。

舉個例子,“我今天起床是從床左邊下來的,因此今天要下雨。因為上一次就是這樣的。”於此相關的就是“參考”的理念。這是一種認為世上所有事物,包括無害的事件,或者發生的巧合都直接關系到一個人命運的信念。

患者認為他們和周邊發生的事件有某種特別的協調,使得他們過於自信說話,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在社交中不恰當,讓人們敬而遠之,同時他們又很難評估到他人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不喜歡太多的社交,但是他們通常強烈渴望社交,卻往往很難保持社交關系。

=======================

診斷標準

A. 一種社交和人際關系缺陷的普遍模式,表現為對親密關系感到強烈的不舒服和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下降,且有認知或知覺的扭曲和古怪行為,起始不晚於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背景下,表現為以下 5 項(或更多)癥狀:

牽連觀念(不包括關系妄想)。
影響行為的古怪信念或魔幻思維,及與亞文化常模不一致(例如,迷信、相信千裏眼、心靈感應或“第六感”;兒童或青少年,可表現為怪異的幻想或先占觀念)。
不尋常的知覺體驗,包括軀體錯覺。
古怪的思維和言語(例如,含糊的、贅述的、隱喻的、過分渲染的或刻板的)。
猜疑或偏執觀念。
不恰當的或受限制的情感。
古怪的、反常的或特別的行為或外表。
除了一級親屬外,缺少親密的朋友或知己。
過度的社交焦慮,並不隨著熟悉程度而減弱,且與偏執性的恐懼有關,而不是對自己的負性判斷。

B. 並非僅僅出現於精神分裂癥、伴精神病性特征的雙相或抑郁障礙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礙或孤獨癥(自閉癥)譜系障礙的病程之中。

分裂型人格障礙個體常常會為與焦慮或抑郁有關的癥狀而非為人格障礙的特征本身尋求治療。

B1.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

患者典型的特征是不能有效地管理情緒,行為沖動魯莽,有時有攻擊性行為,人際關系及親密關系不穩定。此外,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可能渴望親密,但他們強烈而不穩定的情緒反應往往會疏遠他人,造成自身長期的孤立感。

邊緣型人格障礙
其特征是一種普遍的人際關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並有明顯沖動性的模式。

主要癥狀為情緒不穩定,可以此時極其愉悅,下一秒立刻憤怒起來。這種極度不穩定的情緒會導致緊張局面,有時候會使得一段美妙的關系變得時而激烈、時而冷淡。這種規律有時被稱作“穩定的不穩”,因為唯一持續不變的就是不穩定情緒。

患者通常有一種叫做“分裂”的防禦機制,重要的人或事,例如工作,會出現幹得很出色或幹得很糟糕兩種較為極端的情況。另外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患者通常很害怕被拋棄,且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例如用自殺來威脅某人不要離開他們。

=======================

診斷標準(符合5條)

極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來的被遺棄(註:不包括診斷標準第5項中的自殺或自殘行為) 。
一種不穩定的緊張的人際關系模式,以極端理想化和極端貶低之間交替變動為特征。
身份紊亂:顯著的持續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
至少在2個方面有潛在的自我損傷的沖動性(例如,消費、性行為、物質濫用、魯莽駕駛、暴食)(註:不包括診斷標準第5項中的自殺或自殘行為)。
反覆發生自殺行為、自殺姿態或威脅或自殘行為。
由於顯著的心境反應所致的情感不穩定(例如,親密感突然缺失,控制感喪失引起的惶恐繼續轉化為憤怒)。
慢性的空虛感。
不恰當的強烈憤怒或難以控制發怒(例如,經常發脾氣,持續發怒,重覆性鬥毆)。
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7或嚴重的分離癥狀。

需要註意的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經常與雙相情感障礙混淆,它們的共同特征是情緒不穩定。對於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人來說,情緒的變化會存在數周甚至數月;而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情緒變化周期則要短得多,有的甚至短至一天。

B2. 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患者的典型特征是對自我形象有不切實際的預估,並伴有誇大的自我認知,比如認為自己非同一般、天賦異稟,有別於普羅大眾的獨特存在。此外,患有自戀人格障礙的個體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是不善於與他人共情,因為他們往往過於傲慢而不屑於去了解並體諒別人的感受

不僅如此,患者還可能存有偏離實際、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可以毫無愧疚地在人際關系中操縱、剝削他人。

自戀型人格障礙
其特征是一種普遍的誇大(在幻想和行為上)需要讚賞和缺乏共情的模式。

這類患者的特定表現是覺得自己非常偉大。他們都認為自己比其它人更加迷人、更加聰明以及更加富有天賦。由於他們認為自己很特別,就希望自己被特別對待,執著於要求最好的東西。他們還認為自己的主意自然都是最棒的,其它人應該了解這一點並支持他們。

但是在這個極度自信的面具背後藏著脆弱的自尊,面對輕微的批評都能受到傷害。只要他們感到了一點點批評就會開始進行抨擊。他們在面對他人表現出自命不凡,以自我為中心,更加糟糕的是他們會缺乏同情心,且常常會忽視他人的感受。

=======================

診斷標準(符合5條)

不切實際的自大感。
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才華、美麗或者是理想、愛情一個非分的幻想。
認為自己是特殊的或者是獨特的,並且只能比其他特殊的或者是地位高的人所理解,或者是與他交往。
要求過度的讚美。
特權感,比方說不合理的期待特殊的優待,或者是他人自動順從他的願望等等。
人際剝削,利用他人達到自己的目的。
缺乏共情,不願意了解或者是認識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經常嫉妒他人或者是認為他人嫉妒自己。
傲慢、自大的行為或者是態度。

B3.表演型人格障礙(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戲精”一詞可以很好地概括表演性人格障礙患者的特征——即使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他們也常常“渾身是戲”。患者對他人註意力有著近乎病態的渴求,戲劇性的動作、浮誇的表情和不合時宜的性暗示言語都是他們博取關註的常用手段。

與此同時,患有表演性人格障礙的個體往往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很善於捕捉他人的情緒線索並據此迅速“進入角色”。一旦察覺到自己不再是全場中心就會感到明顯不適,並更加用力地以出格的言行換取他人的關註。此類障礙的患者同時也可能患有BPD,個體通過辯證行為療法治療後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表演型人格障礙
其特征是一種普遍的過度情緒化和尋求註意的模式。

關鍵特點是尋求關註和情緒過度。有時候他們會操縱一個狀況來為自己贏得更多關註。

舉個例子:他們會做出不當的調情行為,或者說一些過度戲劇化的故事來使自己保持在關註的焦點中。這些行為導致他們與絕大多數人都保持著膚淺的關系,但幾乎沒有,或者只與很少的人保持深層關系。因為人們都會覺得他們膚淺、輕佻以及以自我為中心。

=======================

診斷標準(符合5條)

① 在自己不能成為人們註意中心的場合感到不舒服;
② 與別人交往時常有不適當的性誘惑或挑逗行為;
③ 情緒表達變換迅速和膚淺;
④ 總是利用身體外表來吸引別人註意;
⑤ 言語風格過分地為了給人印象而缺乏具體細節;
⑥ 顯示自我戲劇化、舞台化和情緒表達的誇張;
⑦ 易受暗示,即容易受其他人或環境影響;
⑧ 認為與他人的關系比實際更為密切。

B4.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個體的反社會行為往往從兒童期或青春期早期就初現端倪,而且會一直發展至成年期。患者具有一種無視他人意願、感受,肆意侵犯他人權利的認知、行為模式。他們的特點是富有攻擊性、行事沖動、善於操縱和利用他人、傷害他人而毫無愧疚之心、漠視一切道德法律,極具破壞性。

具體而言,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缺乏與他人共情的能力,對他人的感受往往報以冷漠、輕蔑的態度;他們還可能十分高傲自負,有著誇張的自我評價,並且通過使用一些常人不熟悉的術語表現出一種流於表面的專業形象,借此提升自己個人魅力。對於這類患者,目前尚未發現有效的治療手段。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其特征是一種普遍的漠視和侵犯他人權利的模式,始於15歲。

關於反社會人格障礙,聽起來好像他們無法和他人相處融洽,其實正好相反,他們可以非常迷人,且常常借此來操縱他人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類人群無視道德價值和社會規範,很少有同情心,很難抑制自己的沖動,這些結合起來會使他們在需要時可以傷害他人,讓他們傾向於極端和非法的行為,有時他們會被貼上“反社會”或“精神病”的標簽。

實際上這種人格障礙的人充斥在監獄囚犯中,且很高的幾率會濫用藥物。這些人基本不會展現出悔恨和負罪感,幾乎不會對他們給予他人造成的傷害負責。通常情況下,這類人格障礙只會出現在超過18歲的個體中,且有品行障礙的歷史才能符合診斷標準。

=======================

診斷標準

根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如下:

A. 一種漠視或侵犯他人權利的普遍模式,始於 15 歲,表現為下列 3 項(或更多)癥狀:

不能遵守與合法行為有關的社會規範,表現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動。
沖動性或事先不制訂計劃。
易激惹和攻擊性,表現為重覆性地鬥毆或攻擊。
魯莽且不顧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一貫不負責任,表現為重覆性地不堅持工作或不履行經濟義務。
缺乏懊悔之心,表現為做出傷害、虐待或偷竊他人的行為後顯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 個體至少 18 歲。

C. 有證據表明品行障礙出現於 15 歲之前。

D. 反社會行為並非僅僅出現於精神分裂癥或雙相障礙的病程之中。

C1. 強迫型人格障礙(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強迫型人格障礙的患者會表現出對細節、規矩、秩序的過分關註,有完美主義傾向。在工作中,他們可能十分高效、值得信賴並且頗有計劃性;在個人生活中,他們拒絕一切變化和意外事件,喜歡一些可預見的、高度程式化的生活,並傾向於嚴格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強迫型人格障礙不等於強迫癥,但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卻可能同時也是強迫癥患者。強迫型人格特征如嚴責苛刻、完美主義和控制欲會使得強迫行為更難改變——因為外界的幫助和他人的幹預都意味著完美幻覺的破滅。

強迫型人格障礙
其特征是一種普遍的沈湎於秩序、完美主義病對精神和人際關系加以控制,以犧牲靈活性、開放性和效率為代價的模式。

患者執著於有序、完美、完全的控制,以及規則、細節和計劃。這些聽起來或許是很好的特點,但患有這種人格障礙的人往往很刻板、容易緊張,且辦事效率驚人的低下。因為他們花費太多的時間在制定計劃以及對任務的擔憂,而不是僅僅去做。而且說到信仰和道德問題他們都很死板,使其看起來相當固執。

強迫型人格障礙這個名稱又叫OCPD,聽起來很像強迫癥(OCD)。這是另外一種疾病但是有著相同的癥狀。

OCD是一種焦慮癥,患者有重覆的儀式行為,例如一遍遍地檢查門,確保已經鎖好了。但是關鍵的不同之處在於,OCD稱作自我排斥,因為患者希望自身可以停止這種行為(會感到痛苦)。相反OCPD則是自我相容,意味著患者對自己總體上很滿意,且不願意對自身進行任何改變。

=======================

診斷標準
A. 符合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B. 以過分的謹小慎微、嚴格要求與完美主義,及內心的不安全感為特征,並至少有下列3項:
因個人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導致優柔寡斷、懷疑,及過分謹慎;
須在很早以前就對所有的活動做出計劃並不厭其煩;
凡事需反覆核對,因對細節的過分註意,以致忽略全局;
經常被討厭的思想或沖動所困擾,但尚未達到強迫癥的程度;
過分謹慎多慮,過分專註於工作成效而不顧個人消遣及人際關系;
刻板和固執,要求別人按其規矩辦事;
因循守舊,缺乏表達溫情的能力。

C2. 依賴型人格障礙(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患者的特征是過度地依附他人、有強烈的情感需求,並伴有與依附對象分離的恐懼。患有依賴型人格障礙的個體通常無法獨立承擔責任,一旦離開他人的支撐就會像是面臨世界末日一樣感到自己的生活即將分崩離析。由於害怕失去對方,他們不僅不敢表達與對依附對象相左的意見,還可能對其惟命是從,甚至不惜以犧牲自己尊嚴、健康等代價滿足對方的要求。

依賴型人格障礙
其特征是普遍且過度的需要他人照顧,以致產生順從和依附的行為並害怕分離。

這類人格障礙和“依附”這個詞有關。患者對於分離和拒絕極其恐懼,因此他們傾向於過度的依賴於或“依附”他們擁有的關系。

他們缺乏自信,認為本身完全無法自己照顧自己,他們發現自己甚至幾乎都不能做出簡單的決定,例如午餐要吃什麽。他們急切地要抓住能完全照顧他們的人不放手。可悲的是,這些人常常陷在虐待關系中。

=======================

診斷標準

表現為下列4項(或更多)癥狀:
因為害怕批評、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際接觸較多的職業活動。
不願與人打交道,除非確定能被喜歡。
因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親密關系中表現拘謹。
具有在社交場合被批評或被拒絕的先占觀念。
因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際關系情況下受抑制。
認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個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
因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願冒個人風險參加任何新的活動。

C3. 回避型人格障礙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患者因為害怕會被別人拒絕而存在社交退避行為。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礙的個體可能常常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或能力不足,對負面評價非常敏感。因此,他們一般傾向於回避需要與人打交道的場合,除非能確定社交環境足夠“安全”。此外,個體也許不會意識到自己是患上了人格障礙,但與他們走得很近的身邊人可能會註意到他們與常人的不同之處。

回避型人格障礙
其特征是一種普遍的社交抑制、感到能力不足和對負性評價過於敏感的模式。

患者害羞、膽小、社交能力差、自信心極其低,認為自己無能、不夠格以及沒指望。他們想要與他人有親密關系,但是幾乎不會去冒社交的風險。患者會盡量避免社交場合,使得他們很難去認識新的人。

=======================

診斷標準

表現為下列癥狀的4項或更多:
因為害怕被批評、非難或拒絕,而回避跟重要人際接觸有關的職業活動
除非確定會被喜愛,否則不願與人交往
因為害怕丟臉或被奚落,在親密關系中顯得拘謹、克制
在社交場合中過度專註於被批評或被拒絕的想法
因為覺得自我能力或資格不足,在新的人際情境中會壓抑自己
自視為社交笨拙,不具吸引力,或樣樣不如他人
不尋常地抗拒冒險或參與任何新活動,因為這些活動會議人尷尬

人格障礙患者同時也很容易患上抑郁、焦慮,或是陷入藥物濫用的怪圈。雖然經過治療後,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但問題在於患者往往並不認為自己有問題,更遑論同意接受治療。往往只有在病情嚴重惡化、情況危急的狀態下,他們可能才會勉強同意就診。好消息是,一旦進入治療程序,大部分人格障礙患者的不良心理、行為模式都可以通過社會心理幹預(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獲得改善。

發布於 2021-04-01 13:39
無名澤雪 | 文學創作者。影視愛好者。公眾號:影視鑒。​關註她 | 9 人讚同了該文章
十種典型人格障礙及其診斷標準(上)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0476016
十種典型人格障礙及其診斷標準(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1567093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080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