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11 月. 15, 2022/星期二

閒聊鏡頭的立體感、層次感和空氣感

  某日,和朋友談論對鏡頭的認識,論及什麽是空氣感?回首近年來把玩過的各類鏡頭,談些粗淺認識,不一定準確,純屬個人理解。

  空氣感、立體感、層次感都描述攝影的常用語言,準確來說,是描述鏡頭的。一個好的鏡頭,最基本的描述和判斷是分辨率、色彩。佳能的L頭與非L頭,最大的區別是色彩,L頭色彩濃厚。如果是德國鏡頭,比如蔡司和徠卡,色彩有俗稱的德味,簡而言之,就是色彩想在油缸了泡過一樣,油潤發亮。佳能鏡頭里,色彩最具德味的是35L。對著紅色的凳子、家具拍一張,這種色彩感覺非常明顯。

  分辨率,這個概念比較普及,無需多談。簡而言之就是分辨細節的能力,直觀感受就是銳度(實則和銳度也不完全一樣)。鏡頭的大光圈,f1.4、f2.0的分辨率通常不高,最高是f5.6,用f1.8和f5.6拍一拍,很明顯看出分辨率的不同。佳能的狗頭和L頭、變焦和定焦、大光圈和小光圈,分辨率都有明顯不同。

  有朋友指出,分辨率和銳度是不一樣的。確實,兩者相關但有不盡相同。這里再加以詳細論述這個問題。

  先引用網友的一段話:一般來說鏡頭表現的微反差和整體反差是互相制約的,怎麽理解微反差和整體反差這兩個概念? 簡單地說,整體反差就是一個物體的”輪廓”, 微反差就是”細節”,整體反差決定了一張照片的銳度,高銳度鏡頭拍出來的照片似乎看上去非常清晰,但不難發現,層次的過渡和細節的分辨的缺失導致微反差不足使得片子生硬缺乏層次,不耐看。

  真正論述的比較詳細的是荷蘭Ewin huts,在《Leica M鏡頭,他們的靈魂和秘密》一書中。為方便閱讀,個人作了編輯:

  銳度,可以看成物體的整體反差。分辨率,有的地方也稱為解析度。銳度與分辨率(解析度)相關,但有不盡相同。

  反差的定義是“一主體的最暗部與最亮部區域的相對明度”。這包括實際的主體、或者是負片、或者相紙、幻燈片在內。

  大自然中,全白的物體大約反射99%的光線(最亮部),而全黑的物體表面(如黑色法蘭絨)大約反射1%的光線(最暗部),兩者的明暗比為0.99。 理論上的反差值最高為1.0。如果兩者的反差比下降到0.7,表示全黑的物體反射的光線較多或全白物體表面反射較少光線。反差降到0,則表示全白或全黑的物體表面都反射出一樣的光線,結果形成一個平均的灰色,以致於無法分辨哪一個是全黑物體,哪一個是全白物體。同樣的,如果這物體是線條或點的話也是一樣。所以我們就很清楚地可以知道:反差越高,我們就越容易分辨線條和點的差別。

  高反差一定是與高解析度相關的。解析度的定義是“在一定空間中能夠分辨為清楚單一線條或單一點的能力”,又稱為“空間頻率”(spatial frequency) 。空間頻率的大小,由一厘米(mm)長度內能“擠下”多少對線條(一黑一白)來計算。空間頻率為10,表示在1mm的長度內,可以紀錄10條黑白線條,每一條線的寬度為0.1mm,又可以稱為5對線條(即5 linepairs/mm)。

  就光學像差這方面來看,造成鏡頭反差高低的因素是什麽?

  除了耀光之外,還有許多原因會影響到鏡頭的反差表現。造成反差降低的最常見原因,是鏡頭的鏡片群表面中有不正常的光線反射。鏡片越多,所造成的亂反射現象就可能越嚴重。另外一種反射是來自於鏡筒內部,如果沒有做好加工處理,也有可能造成光線的亂反射。

  但是反差降低,有一種更重要的原因,卻很難解釋。一般而言,在任何一個鏡頭系統中,都有數個以上的“銳利度平面”(planes of sharpness)。其中包括最高解析度平面、最佳反差平面。光學設計者必須從這幾種因素中選擇一個高反差以及“適當解析度”(注意不是最高解析度)的折衷設計。如果采用了最高解析度平面設計,光線能量(以粒子角度來看)會過度集中在某一點(core),而在周圍形成一圈大而逐漸模糊的光暈(halo)。結果反而造成影像的反差降低(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在暗室使用可調整光束大小的手電筒觀察一下)。

  采用“最佳反差平面”的設計時,光線會在焦平面上形成一個直徑比“點”稍大的區塊(spot),但是邊緣卻會比較平整,也比較沒有模糊的光暈出現。這種設計的反差就會比較高,但相對的“點”會比較大,也不能記錄最細微部分的細節。相對而言,高解析度的設計雖然能記錄最細微部分細節,但卻因為反差太低超過人眼的極限而無法被辨識。不管怎樣,稍微偏移平面,就能夠得到最佳反差以及“適當的”解析度,在細節部分也能維持肉眼可見的清晰。

  原帖鏈接:閒聊鏡頭的立體感、層次感和空氣感

  再說說空氣感、立體感、層次感。

  立體感比較容易說,就是遠近物體的距離不同,盡管照片是平面的、二維的,但呈現出來的感覺畫面會有立體感。立體感和空間感也不太一樣。一般廣角鏡頭,24和35,可以通過構圖技巧體現空間感。但是,好的鏡頭,即使是中焦和長焦,也能產生呼之欲出的感覺。比如這張,徠卡M75,在5n上焦距相當於100了。

  說到立體感,感覺徠卡的鏡頭是要強一些。

  層次感,就是分辨細微色彩和過渡的能力,俗話說,能夠分辨白中白、黑中黑。拍花卉感覺最明顯,層次感差的鏡頭,拍花很難體現紅、微紅、紅中帶黃等細微區別。如果照片轉成黑白來看,層次感就非常容易分辨。比如256個黑白色階,不同的鏡頭,分辨色階的能力是差別很大的。黑白照片,去掉了彩色的幹擾,最能體現層次感的不同。來張樣片。

  空氣感,這個最難描述。空氣本來是看不到的,但是照片讓你感覺到了空氣的存在,連空氣都拍出來了、都感覺到了。相信大家都有過體驗,某個早晨或雨後,呆在樹林里,或看著遠方城市,感覺到空氣很清新,很美妙。這種清新或美妙,就是空氣感的直觀感受。空氣感,與空氣有關,也與鏡頭有關。比如這張蔡司康泰時g90的片片,每次看到,都感覺很美好。

  富士的機子出片比較通透,這張xe1轉接徠卡m28,可以感覺到鄉村美好的空氣。

  純屬閒聊,不準確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

  友情提示:建議用專業顯示器看圖。一般2k以下的顯示器和手提電腦的顯示器,都不足以勝任,差別巨大。

  原帖鏈接:閒聊鏡頭的立體感、層次感和空氣感

色影無忌晉山晉水黑眼圈2015-03-24
https://info.xitek.com/favorites/201503/24-292755_3.html#artPos#artP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