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癖
謊言癖屬於怪僻型人格障礙中的一種特定類型。也就是説謊成癮,即使在不需要説謊的時候他仍然會説謊,或者在熟人之間有意的編造一些幻想性的故事、一段很神奇的經歷來讓對方相信。當看到對方相信自己的謊言的時候內心會感到很高興,沾沾自喜。最突出的表現是以欺騙行為來達到一種內心的滿足,是一種人格障礙。而且由於他的表演性很好,所以在一般人際關係當中,他往往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嚴重的話會發展成為詐騙犯或者故意捏造事實。中文名謊言癖對 象怪癖型人格釋 義説謊成癮類 型人格障礙
基本簡介
大家都知道,扯點小謊實屬正常。但如果説謊時間太長和次數過頻,以致對其本人或那些被謊言所蠱惑的人造成某種危害時,這樣的説謊就應被看作“病態”了。心理學上有一種稱之為謊語癖的心理疾病。謊語癖就是有些人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説謊行為,甚至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説謊。有些謊言是善意的,也有的是因為迫不得已,這些都無可厚非。可是有謊言癖的人只要不説謊心裏就很難受,這時候,説謊就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掩飾或者誇張的行為,而是一種心理疾病了。
表現特點
不以詐騙為目的,而僅僅用撒謊來獲得變態心理的滿足,
除此以外並不追求金錢、財物或其它方面的利益,他們多虛構個人出身或經歷等等,
造成“吹牛”騙人的實際後果。雖屢被人揭穿也依然如故,亦不能吸取經驗教訓。
對此類變態行為,要注意與“精神病性虛構”相區別,這種人雖然與普通詐騙犯有所區別,
但亦應具有負部分或減輕責任的能力。
患上“謊言癖”的人從小應該是個好幻想的孩子,在思維和理解力還不強時,容易將幻想和現實混淆。
他往往不是在説謊,而只是把想象的情節當成了現實,以自己為主角,
任意編造情節,一幕一幕在腦海裏演出,以滿足在現實中達不到的要求。
病態説謊
美國節目:無謊言時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3位精神病學者發表論文説,
病理性説謊很可能是由於某種精神病引起的,説謊人大都記憶不佳。
由於他們專司評價信息的大腦前葉(神經)的功能衰弱,因而無法評價自身説話的準確性,
於是他們説起謊來簡直像講真話一樣。
學者們列舉了5種“病態“説謊:
強制型
最後這一型常見於犯人。罪犯由於受到強制,常常用説謊的辦法來逃避罪責和懲罰。
戲劇型
常見於癔病病人。這種人的特點是不顧一切地尋找愛,因此實行治療時,只能從感情上加以開導,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私心支配型
這一類人常常對社會有逆反心理。他們不一定是罪犯,但他們的一切言行完全被私心所左右。比如有些商人,他們説謊的主要目的是使生意興隆。由於他們只顧個人賺錢,對受害者沒有任何同情心,所以常昧着良心欺騙顧客。
沾沾自喜型
他們是一些自我陶醉者。為了給人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他們總是設法誇大自己的才能。他們自以為是“超人”,應當受到特殊的待遇,如果達不到目的,他們可以隨意説謊。
含糊其辭型
常見於“形跡可疑的人”。“情緒猶豫不定”、“妄動”是這類人的一大弱點。他們因為個人問題而常常陷入困境,為了避免承擔責任,有時就會不顧一切地栽贓陷害周圍的好人。
七大動機
謊言與事實不符,卻是一種需求的表現,也是個夢,有其實際存在的價值。
假如在現實生活中,完全沒有了謊言,
這個世界也許就變成病態的合理主義或者病態的嚴格主義社會,毫無生趣可談心理學家認為,
人類的行為往往受到成長經驗所累積的各種意識、無意識、潛意識等的影響,並非能夠自我掌握。
人受到環境的壓力或內心慾望的驅使時,往往可能出現脱離自我控制的行為,
好壞程度就得視當事者對於事情的看法以及應變能力,
有時會出現完全悖離自己信仰和認知的言行,這時謊言便應運而生。
美劇《別隨我撒謊》海報説謊行為從表面上看似乎很簡單,
但動機卻是很複雜。
自我保護
為了逃避某種責任,保護自己免受痛苦而進行的自衞性説謊行為。
謀取利益
為了獲取物質和其他利益而進行的説謊行為。這類説謊的動機是利用謊話來騙取金錢、財物、名譽等,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惡作劇
戲弄別人而從別人的反應中獲得畸形的滿足而説謊。
誇耀自己和裝派頭
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在別人面前誇耀、表現自己,喜歡博取別人的注意和羨慕。
報復
利用説謊對別人進行報復,發泄對別人的敵意、憤怒等的説謊行為。
異想天開
是指把自己頭腦中的幻想內容表述為事實的説謊行為。這種説謊的動機主要表現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
逃避痛苦或回憶
與人交往態度冷淡,防衞心強。極力表現一切OK,能承受痛苦的遭遇和感覺。
識別方式
面部表情
人們常常利用面部表情作為掩飾和偽裝其真實想法的“面具”。
但一個人再善於掩飾自己,也會多少流露出一些破綻。
面部表情會傳遞出許多信息,來幫助找出謊言中的破綻。
面部表情既可以説實話也可以説謊話,“一般而言,
它提供兩類信息:説謊者想讓人知道的事情和説謊者想隱瞞的事情。
有的面部表情可以幫助説謊者騙人,使他人產生錯誤的印象和判斷;
有些面部表情則一看就知道是假裝的,反而會露餡。”
因此,面部表情具有二重性,它既包含了情不自禁的表情,又包含了有意控制的表情。
不過,要通過控制表情來偽裝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常會被看出説謊的痕跡。
別對我撒謊中的卡爾博士
眼睛:意大利著名影星索菲亞·羅蘭深有體會的説:,
’眼睛的美,不僅在於它們長得大圓,更在於它們能傳遞女人內心的情感。”
我們視眼睛為心靈之窗,就在於我們相信從中可以窺探到人的內心。
眼神清澈的人,一般沒有什麼過多的想法在心中,所表達的意思也直接明瞭;
如果眼神渾濁且迴避躲藏,表示對方不願讓你看穿其心理活動。
如果是偷偷的看你,又不願被發現,則表達“我不敢正視,卻又忍不住想要看一看。”
除了我們常常談論的眼神之外,看瞳孔的大小變化來判斷當事人是否説謊這一理論,已經被證實。
瞳孔的大小變化,是直接由腦神經支配的。當説謊或情緒激動時,瞳孔會擴大。
這種情況往往是説謊者無法控制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情況下,瞳孔會擴大,
例如:看到喜歡的東西。與看眼神相比,看瞳孔更加精確,失誤率也較低。
因為説謊者瞳孔的反應完全是下意識的,難以掩飾。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看眨眼頻率來判斷。
“正常人通常每分鐘眨眼5一8次。眨眼這一動作是完全身不由己的反應。
‘連眨’通常是猶豫不決或考慮不成熟的表現,有時也是竭力抑制激動的表現;
‘超眨’是指幅度誇張、速度較慢的眨眼動作,常常用於表示驚訝。”
通常人們認為目光正視是老實人的表現,其實不盡然。
女人在説謊的時候,目光多數不會斜視,而傾向於長時間地看着對方。
大多數男人在説謊時,目光會斜視。《左眼能道真言》一文,
則提出:左眼比右眼更能表露人的真實情感。
微笑:所有面部表情中,最常見、最獨特的就是微笑,它用來表達愉快的情緒。
微笑也是最容易被低估的表情,因為它遠比一般人所瞭解的複雜很多。
由顴骨肌所造成的微笑是真實而自然的情緒表現,面孔的下半部並沒有其它肌肉加入進來。
微笑通常是積極情緒的表現,而且積極情緒越高,微笑就越明顯。
當某人想控制其微笑程度的時候,會產生“減弱性微笑”。
這種情況下,嘴唇可能會壓緊,嘴角收縮,下唇向上推,嘴角向下拉。
假笑是故意做出來使他人相信自己體驗到積極的情緒,但實際上不是。
在假笑中,沒有眼輪匝肌的活動。
真笑和假笑的區別還在於假笑的出現是不和諧的,過早或過晚,而且持續時間更長。
“我們必須加以推敲的是‘假微笑’,這種微笑的目的是為了欺騙他人。
要辨別它與真微笑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與真實微笑相比,假微笑的面部表情動作或肌肉變化是非對稱的。
②當真實微笑出現時,面頰會朝上揚,眼睛下的皮膚會垂下,眼角會出現魚尾紋,眉毛會下降;而假微笑則不會出現這些特徵。
③假微笑的消失時間很不恰當,可能一下子忽然消失,或可能一截一截的消失。
④用假微笑來掩飾其它情緒表現時,只能掩飾面孔的下半部表情及下眼皮的動作,額頭部位的可靠肌肉所表現的真實表情仍然會出現。
假笑都是用來誤導他人的產物,目的是掩蓋自己內心的真實情緒狀態。
表情時間:如果一個人要否認他的真實情緒,就不得不抑制這些面部表現。
一般會在表情出現後的1/25秒內,人們才能控制它們。
因為時間短,所以觀察者可能會錯過真正的情緒表情。
反之亦然,人們偽造一個情緒表情也是很困難的。
因此,表情的時間長短也可以暴露出説謊的痕跡,
具體包括表情的停頓時間、起始時間和消逝時間三個方面。
“停頓時間長的表情很可能都是假的。
比如10秒鐘及其以上的時間,甚至是停頓5秒鐘時間的表情也可能是不真實的,
因為大部分自然表情都不會拖延那麼久。除了極其強烈的情緒感受,自然的表情都不會超過4一5秒鐘。
只有象徵性表情和嘲弄式表情是長時間地存在的。
至於起始時間和消逝時間,一其長短是沒有固定標準可言,只有.驚訝的表情是一個例外。
真驚訝的表情,起始時間、停頓時間和消逝時間都很短,加起來還不到一秒鐘。”
體態表情
美劇《別隨我撒謊》海報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實際上己經掌握了大量的有關體態表情的詞彙。
與面部表情相比,人的體態表情往往是知覺內心狀態的更可靠的線索。
肩、臂:肩部最常見的動作就是聳肩。
聳肩通常傳遞一無所知或漠不關心這兩種信息,當人們做這個動作時,通常表明他們願意溝通這個信息。
然而,如果聳肩動作非常快,則表示他想要讓別人以為他泰然自若,但事實卻不是這麼回事。
還有一種動作就是肩部不自覺的傾斜。一般這個時候,表示出説話者不願意正面接受你的心理。
那些側着身子跟你交談的人對你的談話內容非但不感興趣,還很有可能向你説謊。
“從身體語言來説,最常見的臂的姿勢,就是雙臂交叉和握臂。
説謊者往往採取握臂的姿勢,即用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臂。
這一般表現出緊張不安和缺乏自信心理。用手抓住自己的另一隻手臂,表示自控和掩飾。
然而又正是這種身體語言暴露出他內心的不安和恐懼。”手:手是人體上十分活躍的部分之一。
研究發現,許多短時間的搔弄性動作有其自身的目的;而長時間的搔弄動作是沒有什麼特殊意義的。
一般情況下,人手發搔弄動作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生理需要;二是掩飾情緒。
從謊言的角度觀察手的動作,要特別留意一些普通現象。
因為一個人覺得不自在時,會通過一些手部作來掩飾他的真實情緒,伴隨搔弄之類的動作就會增多。
常見的與內心活動相關的搔弄動作有:
(1)觸摸鼻子“有人認為當消極的想法進入大腦時,會下意識的支配手去捂嘴,以免‘禍口出’,但為了避免被人察覺,往往會轉換成迅速、隱蔽地觸摸鼻子的動作。還一些人認為,人在説謊的時候最有可能出現這個動作,是因為説謊會引起鼻內感的神經末梢發癢,人會用手觸摸鼻子止癢。”除了鼻子外,用手掩耳、遮眼、摸嘴,也均有掩飾內心、隱藏本意的意思。究發現,當謊言將要被揭穿時,説謊者大多會下意識的摸耳垂,來緩解心中的恐不安。也有情況是例外的,比如當一個人陷入沉思而做出以上動作的時候,常表示他專心致志並且注意力集中。
(2)咬手指當人們感到緊張、不安或受到威脅和承受壓力的時候,常會把手指放在牙齒間輕咬。“行為學家對這一動作的解釋為:這是人們像吸允母奶的嬰兒一樣,尋求全和保險的一種人體信號。”
(3)十指交叉當人內心焦慮、緊張時,會將自己兩手十指交叉。如果是兩手交叉後放在前面或者側面,那麼就有隱藏自身感覺的意味。此外,雙手疊放在一起所處的位置越高,表示緊張、敵意越強;所處的位置越低,則相反。這個動作通常表示挫敗感。
情緒狀態
言辭與對應的肢體動作之間聯繫的不一致,是泄露端倪的欺騙信號。
這些情緒狀態發生在意識和潛意識兩個層面上。
欺騙能夠造成不同的情緒,最通常的三種是負罪感、恐懼感和興奮感。
這些情緒的強度依賴於説謊者的個性和説謊時的情景。
一些人在説謊時,可能比其他人少有負罪感。體驗負罪感的強度也依賴於場景。
如果説謊者的謊言有道德上的支持,他就不會有負罪感。
其次,説謊者相信説謊是合法的,也不會有負罪感。
説謊者感到恐懼的強度也依賴於幾個方面:
第一,它依賴於對誰説謊了;
第二,它依賴於説謊者自認為他的説謊水平的高低;
如果説謊者説謊所冒的風險很高的話—也就是説,如果被識破的結果很他將會感到更多的恐懼。
如果知道受騙者很難識破其謊言,而來的就是興奮感的增加。
如果欺騙發生的時候有很多旁觀者,那麼説謊者隨之也會增加興奮“負罪感、恐懼和興奮可能會影響説謊者的行為。
當説謊者在講一個惡劣的言時,往往不敢正視對方,因此負罪感可能會造成注視轉移。
恐懼和興奮可能帶來有壓力的表徵,如口吃和口誤的增加或出現高音。
情緒越激動,這些行為越有可能暴露謊言。
謊言癖者
自我意識
美國新澤西州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辨別謊言依賴於環境的變化。
在2004年發表的《女性如何揭穿男人虛情假意》一文指出,男人往往謊稱自己擁有一輛法拉利跑車,
而絕不承認是為了晚上約會而從朋友那裏借來的。蒙特克萊爾研究小組對34名女大學生進行了測試。
相對於結婚的女性來説,單身女性更善於揭穿男人的虛情假意。
專家朱利安·保羅·基南認為,和一個經常説謊的男人結合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心理學家發現:
説謊能力與自我意識以及善於理解別人的感覺、想法和目的有着很深的聯繫。
在自我意識加強後,兒童也會馬上具備説謊的能力。
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我意識差,説謊能力則相對較差。
自我意識強的人會成為更“出色”的“説謊大師”。
大腦結構
有些人擁有同常人不一樣的大腦,這使他們説起謊來若無其事,十分自然。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艾德里安·萊恩説:“有些人的大腦結構使他們比常人更長於進行與説謊有關的推敲和算計。”
萊恩發現,慣於説謊者的大腦前額皮層擁有更豐富的白質。
白質是一種白色的神經組織,説謊的時候,這些組織非常活躍,
而慣於説謊者大腦中的另一種物質——灰質卻相對較少。
就是這兩種大腦物質的非同一般的配置:過多的白質和較少的灰質,使一些人成為出色的説謊者。
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慣於説謊者和普通人之間存在着生物學上的不同。
萊恩在洛杉磯與108名自願者接觸後,對其中的慣於説謊者使用了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了他們大腦物質的分佈情況。
慣於説謊者大腦中的白質要比普通人高出26%~22%,而灰質則少14%。
識謊奇才
有些人天生具有識別謊話的能力,比如神探波洛,無論是在《尼羅河慘案》還是《東方快車謀殺案》,
結尾處,當波洛神態悠然卻又邏輯緊密地戳破每個佈局精心、架構巧妙的謊言時,
都不能不讓人對他那顆毛髮稀疏的頭顱產生敬畏。
這種尋求真相的過程與最後水落石出的結局,往往讓人感到一場思想的冒險。
現實中的識謊奇才什麼樣?科學家做過不少測試人們“謊言辨別能力”的研究。
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埃克曼發現,多數人不擅長辨別誰在説謊。
就連警察、醫學家、法官和海關人員也不例外。能夠判斷正確的人只佔53%左右。
研究顯示,在47%的案件中,測謊儀都把清白的人錯認為罪犯。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了一位謊言辨別的奇才,他叫J·J·紐伯利,他在測謊實驗中竟得了滿分。
最初,他只是美國聯邦煙酒火器局的一名高級調查員。 後來,埃克曼和奧沙利文共同尋找世界上的識謊奇才。
在14000人蔘加的一系列研究中,最終確定29人為識別謊言的奇才。
初步分析證實了:一閃而過的面部表情會泄漏一個人的憤怒或內疚等情緒,這稱得上是“謊言顯示器”。
而識謊奇才具備了分辨這些微小變化的能力,雖然過程只有短短的1/5秒。
奧沙利文説:“我們的識謊奇才具備分辨面部表情細微差別的能力。”
在29位奇才中,女性佔了10位,這比研究人員事先預計的要多,因為接受研究的女性人數相對較少。
以往的研究從未顯示女性具備更優秀的謊言辨別能力。
專家認為原因可能在於,當一個人的面部表情變化,女性比男性更能準確地判斷出對方的真實情緒。
埃克曼以前的研究發現,具備優秀的謊言辨別能力的人,左腦通常受到過損傷,削弱了理解句子的能力,
迫使他們更多地依賴於非語言暗示,例如面部表情。
這次最新研究的結果更加令人好奇:謊言辨別奇才往往有着艱難的童年,他們對家中其他人的情緒變化更為敏感。
父母酗酒、不尋常的家庭背景,例如父母都是移民或者母親從事艱苦的工作,這在當時並不是普遍現象,
種種類似的經歷讓他們對非語言暗示尤為敏感。參考資料
- 1. 帶你走進真心話大冒險
- 2. 美劇《lie to me》
- 3. 謊言的證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