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型人格障礙(BPD)的認知誤區
很多時候,對BPD的錯誤認知,不僅來源於不了解BPD的大眾、BPD身邊一知半解的朋友,也來源於BPD本身。當BPD處於情緒爆發的狀態,很難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對任何一種極端的說法,都有一種情感上的依賴。由於對於當時狀態的痛苦,抓住一個絕癥的診斷單,有時候反而能給BPD一種安全:
我就是這樣了,我沒救了。
沒有人能夠幫助我。
我就是這樣一個墮入深淵的人。
1. 操縱
你要說BPD目的是操縱,在聽到這個詞之前大多數BPD可能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特點居然可以這麽用。你要說BPD沒有操縱,許多BPD的伴侶的的確確受到了類似的傷害。一個只知道沈浸在自己世界,只想對方來遷就自己的BPD,確實是容易傷害到別人。BPD會示弱,會把對一個人群的責怪投射的一個人身上。讓親密關系的對方覺得自己像個罪人。因為小錯而變成了一個大罪人。
這確實像極了PUA。但是,絕大多數BPD,都不知道自己當時在幹什麽。他們只是情緒使然,思維方式讓他們這麽說了。他們只是想,發泄情緒,讓你愛他們,理解他們。沒有想過要操縱伴侶幹什麽。BPD只想引起親密關系對象的註意和關注。這種關注,是人類最正常的需求,我們都希望得到別別人的積極關注。
當某種情況下,我們得不到積極關注時,處於下策,我們會選擇一種消極關注。只是BPD放大了對這種需求特質。
2. 傷人&暴力&負面情緒
BPD的一大特質,是憤怒內化。也就是說,哪怕一個BPD在對你發火,她其實是對自己感到憤怒,她對自己所做出的傷害可能更大。當情緒難以排解,內心太痛苦時,自殘,自殺,很多都是他們懲罰自己的方式。他們甚至會隱藏自己自殺自殘的痕跡。
上一秒還在痛苦地自我懲罰,下一秒就笑臉迎朋友或者同學、同事。生怕他們看出來什麽而討厭自己。當然,如果是對待伴侶,情況可能會大不一樣。傷害他人,更可能是反社會人格障礙所做的事情。
一些BPD,由於在童年時期,受到過精神上或者軀體上的暴力或虐待,他們寧願犧牲自己的需求,避免任何形式傷害他人。他們害怕憤怒,盡可能地避免憤怒。這些負面情緒和想法,也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這些恐懼,往往來源於生活經歷,很多BPD確實遭遇過被遺棄或拒絕事件。
雖然,BPD一部分是負面情緒強烈的,但是他們的正面情緒也很強烈:激動、高興、快樂的體驗感很強烈。強烈的情緒讓生活更加令人振奮,豐富多彩。這也是很多BPD充滿個人魅力的原因之一。
他們熱烈也灰暗,單純又傷人。充滿矛盾的特點往往對人有特別的吸引力。
3. 糟糕的家庭
有很多理論認為,BPD起源於童年時期的拋棄、虐待、忽視。的確這些因素會增加成為BPD的風險,但是並非所有BPD都源於這些問題。很多BPD並沒有這樣的童年經歷。並不是BPD都有一個“壞媽媽”或者“壞爸爸”。BPD大多都是敏感的群體,當家庭成員的關系不良時,很有可能會導致BPD。
例如:你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對事情非常敏感。你的家人性格大條,很難了解和感受你敏感處。你的家庭成員不了解你,也對事物的看法和他們不同,對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非常矛盾。這些很有可能會導致BPD。
BPD是由人格特質和環境共同引起的。由於現在的很多觀念,喜歡將父母和孩子放在對立面。好像所有的心理問題,父母都要背上黑鍋。我們不能否定,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但也不能否認,一個人的先天人格特質對心理狀態形成的重大影響。
很多時候,對BPD的錯誤認知,不僅來源於不了解BPD的大眾、BPD身邊一知半解的朋友,也來源於BPD本身。當BPD處於情緒爆發的狀態,很難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對任何一種極端的說法,都有一種情感上的依賴。
由於對於當時狀態的痛苦,抓住一個絕癥的診斷單,有時候反而能給BPD一種安全:
我就是這樣了,我沒救了。
沒有人能夠幫助我。
我就是這樣一個墮入深淵的人。
情緒過後,希望每一個BPD,都能正視自己。
波粒Person謝菲爾德大學 文學碩士關註她13 人讚同了該文章
編輯於 2020-12-16 13:53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7326531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自救指南(更新中)
我是斯芬克斯二號 如果需咨詢 請私信 讚賞文章有彩蛋文字
在閱讀以下文字之前,你需要知道這些。
1.一切性格測試,分析,問卷,包括什麽國際性格測試啥的,都是需要在專業人員陪同下回答的。你自己隨便點開一個充滿廣告的問卷調查網,自己對號入座去回答得出來的東西的含金量和隔壁輸入生辰八字科學算命的塔羅牌和星座學沒半毛錢區別。
1.5. BPD的全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劃重點 xxx是障礙。什麽是障礙?討厭吃香菜,但是能吃,討厭吃胡蘿卜,但是能吃。這些都是情感障礙。請不要拿BPD來當做自己為非作歹的借口。
2.不管是抑郁、躁郁、還是雙相、或者人格解體、邊緣型人格障礙。這些所有的亂七八糟的「病」,都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一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你不想再當bpd了,那就不去這麽思考,你就不是。
例:冰淇淋掉在了地上
抑郁癥:我好痛苦!我永遠失去了這個冰淇淋,哪怕我以後買到第二個,吃到更好吃的冰淇淋,也不會是我掉在地上的冰淇淋。我永遠沒辦法在此時此刻享受這個冰淇淋了,我好痛苦!因為我失去了冰淇淋!
遇見問題時本身的處理方式容易陷入邏輯怪圈,沒辦法讓思維友善的解決自己的問題。
反社會人格:我的這份苦痛是誰造成的?不管是誰造成的,得買單。大家都回避痛苦是錯誤的。每一個完整的人都要有完整的感情。如果你們做不到 那就由我來讓每一個小朋友的冰淇淋都掉在地上。我就是天使!是後現代賽博耶穌!我甚至做出了難免的犧牲。
這種情況就是書讀的不夠多,抓著落伍哲學的小辮子配合著反社會人格大腦的額葉皮質不分泌愧疚和限制這類情感導致的結果,老老實實吃藥多看書多去接觸不同的邏輯就好。
邊緣型人格障礙:我的冰淇淋掉了嗚嗚嗚嗚~可是我也不是多想吃嘻嘻嘻嘻~但是畢竟買了誒誒誒誒~可是我掉了冰淇淋很可憐誒~會被誰溫柔相待的吧哈哈哈哈啊哈~可是那種溫柔真的是我想要的嗎嗚嗚嗚嗚嗚~
因為某些原因導致共情能力爆棚後衍生出會多角度看問題。又因為平時太壓抑導致內心渴望解脫所以很容易就被自己說服,但是因為負責換位思考的那部分大腦和理性的大腦是同一區域。所以導致理性也在線分析問題的多樣性會變得很迅速。導致自己總是在大喜大悲間輪換。
人格分裂:你咋弄掉了~這怎麽掉了? 什麽時候掉的?為什麽我對這一個冰淇淋發呆?到了晚上~等等~為什麽我有一個蜜火冰淇淋三塊錢的訂單
精神分裂:外星人要對我下手了
躁狂癥:老子吃不到 大家都別吃,給老子都丟下 這垃圾桶好礙眼。那邊的樹太綠了。天太藍了。討厭著這些的我也好令人討厭,但是我就是我!
躁郁癥:老子吃不到別人都別吃!誒 這樣的我好糟糕啊,
1.認識BPD的求醫現狀
2.BPD是什麽?
3.BPD是在什麽時間怎麽產生的?
4.我是BPD嗎?
5.邊緣型人格障礙是病嗎?我有這個現象 這意味著什麽?
6.我發現身邊總是因為自己發生這種現象 意味著什麽?
7.我的這種想法是因為什麽產生的?
8.我要如何自救?
1.BPD的求醫現狀?
國內醫生沒辦法給你確診BPD,因為中國還沒有承認這種疾病,各種機構的診斷方式非常草率且不負責,導致根本沒有正兒八經的治療方案。
比較權威的三本書裏是這麽記載bpd的
CCMD-3—————中國人自己用的精神障礙分析診斷書
ICD-10—————–國際疾病分類書
DSM-Ⅳ—————-美國人用的疾病分類書
中國的精神障礙圖鑒裏壓根沒記著“ BPD”,所以嚴格來講BPD算是網紅病了。
在ICD-10與DSM-IV裏,記錄的也十分簡化。
這就導致了國內醫生在依靠自己的經驗的時候沒辦法給你定這個癥狀;
只能把你歸攏在抑郁上面,開一些抑制大腦皮層的藥物,舍曲林啊啥的。吃了發胖不說。治標不治本。這是用邏輯思考一下是非常簡單的事情。
你因為不知道2X3=幾而困擾。 這需要你自己在他人的幫助下算出答案才行。不管吃多少藥,喝多少糖漿,你算不出來就是算不出來,你痛苦的源頭就是算不出來,想不通 解不開。如果不解開 吃多少藥都只是繞遠路行為。
這就導致了很多BPD類型的人非常想要自救,但是不知道自救的辦法,去求助專業的醫生,但是越是求助醫生,越是發現自己沒辦法被理解,沒辦法共情。吃的藥會被抑制感情。會影響睡眠。身體也在走樣發胖,反而會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更過分的就是某些大牌小牌野雞心裏機構的收費資訊。找了一些完全不知道督導為何物的不如siri小冰的沒有職業道德的知心大哥哥來反覆的揭開你的傷疤然後提出一些主觀色彩強烈且毫無卵用的建議。(建議想開點 建議不那麽在意 你是怎麽看的呢?)告訴你問題在於你,但是不引導你如何面對事情的本質與你這麽做行為的動力。
2.BPD是什麽?
中國精神疾病診斷裏面目前還沒記載這個東西,就像沒記載戀愛腦一樣。
dms-5上的定義在下方
(重要)就算你自己感覺全中也不代表你一定是邊緣型人格障礙,請在專業人士的協同下作出準確判斷(重要)
根據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的定義,以下是診斷標準 :
一種人際關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以及顯著沖突的普遍心理行為模式:
始於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背景下,表現為下列5項(或更多)癥狀:
1. 極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來的被遺棄(註:不包括診斷標準第5項中的自殺或自殘行為) 。
2. 一種不穩定的緊張的人際關系模式,以極端理想化和極端貶低之間交替變動為特征。
3. 身份紊亂:顯著的持續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 。
4. 至少在2個方面有潛在的自我損傷的沖動性(例如,消費、性行為、物質濫用、魯莽駕駛、暴食)(註:不包括診斷標準第5項中的自殺或自殘行為) 。
5. 反覆發生自殺行為、自殺姿態或威脅或自殘行為。
6. 由於顯著的心境反應所致的情感不穩定(例如,強烈的發作性的煩躁,易激惹或是焦慮,通常持續幾個小時,很少超過幾天。
7. 慢性的空虛感 。
8. 不恰當的強烈憤怒或難以控制發怒(例如,經常發脾氣,持續發怒,重覆性鬥毆) 。
9. 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癥狀 。
3.BPD是怎麽產生的?
BPD的幾種典型誕生環境。(典型 典型 典型 典型 典型)
- (1)因父系母系角色沒提供好述情模板,導致自己沒掌握妥善處理問題的方式,從而讓自己變得沒辦法表達內心的感情,繼而形成惡性循環的BPD。
盡管基因攜帶了大量的本能信息,我們還是要通過後天的模仿與學習來掌握在世界上行走的技巧。
有的人渴望被愛會張口要,有的人渴望被愛會去主動提出互換愛,有的人有的人缺愛了會通過過早地斬斷關系來刺激親近的人返回來找自己來確認自己被愛。 然後把自己表現的更惡更壞表達著「我都這麽壞了,你還喜歡我嗎!如果這樣了你還喜歡我,那你就是真的喜歡我哦!不過人總是會變的,這一次測試通過了也不代表下一次會通過。我不能徹底放心。嗚嗚嗚我怎麽這樣,我這有搞的對方和自己都好累!我好恨我自己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停下,為什麽我會這樣做」
重點1:因為不知道怎麽做,所以只能用會做的方法去做,因為不做的話會很煎熬。
為什麽不知道怎麽做?
因為沒有人教過我們/我們不知道要從誰身上學
應該是誰來教我們?/我們要從誰身上學?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我們造成最大影響,和我們接觸時間最長的父系角色和母系角色。大多數情況是原生家庭。有一些小朋友是和媽媽一起長大的或者和爸爸一起長大的。父系、母系角色的缺失可能會有人來彌補,也可能會產生空缺。 父系角色不一定是爸爸,也可能是強勢的母親。
我們在學習和他人相處、和世界相處的規則的時候,父系母系角色作為我們的人生導師沒有為我們提供良好的範本。
例如:
親密關系發生矛盾時不解決問題,反而是人身攻擊/言語攻擊,解決問題時不積極,抗拒,渴望逃避。
在我們童年時期,我們的監護人就是我們的安全感壁壘。有一個觀測試驗是讓七八歲的小朋友在室內遊樂園裏玩耍,而自己的爸媽就在門口處坐著。自己的孩子會時不時的確認自己的爸媽是否還在,如果不在了就會很慌,害怕環境,當自己的爸媽回來以後這種現象就消失了。(部分眶額和皮質層不是大眾數據的先天生理性反社會小朋友除外 @莫利亞提)
那麽如果父母本身都是很不靠譜,吵架酗酒。或者異常嚴格,總之不管任何原因。如果父母沒有為我們在同年提供好安全感。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就會很害怕被拋棄。(這不是害怕被拋棄的唯一原因)
這部分安全感的需求,會因為理性的覺醒,潛移默化轉移到 愛情 和 友情中。
比如雖然沒辦法從爸媽身上學到模板,但是好歹還有朋友,但是小屁孩總是會產生矛盾的。那時候如果對方不成熟自己不成熟都沒解決好,導致關系冷淡,然後朋友越來越少。大腦開始自我服務偏差。「我就是因為不好看,我就是因為窮,我就是因為胖 所以才沒朋友。我喜歡自己玩,所以才沒朋友的,朋友什麽的太礙事了。才不是我因為自己想交朋友而交不到。而是交到了也沒啥意義。」為啥沒意義後面會解釋的。總之就是因為這種情況 導致朋友越來越少,能夠產生的親密關系也越來越少,學習和練習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得不到充分的激活。
這就是 該類群體 該類群體 該類群體,為什麽總是害怕被拋棄,為什麽總是瘋狂付出,為什麽覺得自己也不是很愛對方,但是還是害怕。
- (2)遇見沒有武德的親密關系
法國有個作家叫司湯達,著作有個《紅與黑》。不刮胡子娃娃臉的那老哥。這老哥是批判主義。他把愛情比喻成結了晶的鹽樹枝。
將一根冬日脫葉的樹枝插進鹽礦荒涼的底層,二三個月之後再把它抽出來,上面就布滿了閃閃發光的結晶,還沒有山雀爪那麽厚的最細小的樹枝都被數不清的鉆石點綴得光彩奪目,熠熠發光,原來的枝子已認不出來了。
這老哥啥意思呢,就是說,你可能客觀上來講是個挺普通的人,但是你對我特殊,愛情就是能讓人陷入虛假的想象,從任何事物中都能發現所愛之人的優點。就像是馬雲在大沙漠裏渴了三天三夜突然看見個冰鎮可口可樂(無糖)一樣。
這就是不成熟且不理智的愛意。千了個萬別覺得這玩意多浪漫。後面有個叫羅曼羅蘭的寫了本書叫《親密關系》,裏面完美詮釋了這種戀情是不健康的。可能很甜,但是不健康!糖精 甜味素 都甜!不代表這東西能當飯吃!!! 吸DU也 感受好 但不健康。大家要明白這個邏輯!!這裏是重點!! 讓你舒服的東西並不一定是好東西!!!讓你難受的東西並不一定是壞東西。你的主觀感受雖然很重要但是有些時候也很礙事。
也就是說,因為我們長期處於渴望不空虛,渴望安全感,渴望有人來當我們的雪中送炭者。就像是上文的馬雲渴望喝點冰冰涼的飲料一樣。
我們會擅自期待每一個對我們微笑的人是我們的天使拯救者。我們喜歡這個人嗎?真不一定。我們渴望被拯救嗎?渴望。
也就是說我們犯了個錯誤。愛情是錦上添花的事,不是雪中送炭的事。當我們過渡給我們的伴侶鍍結晶、鍍金、鍍銀、鍍鉆石。這就導致了你的空虛感和寂寞感和恐懼感。
你的愛情裏需求扭曲暴走的產物太多了,並不是兩個人理解、陪伴、尊重、性的結合。這配比不一樣了,那東西也就變了。這就是為什麽
1.明明男友很好,我卻沒感到幸福,我卻沒感到共鳴
2.我按理來說應該很幸福,我得幸福就是大家認為的幸福,為什麽我感覺我不開心呢?
3.為什麽我總是很心慌,感覺很難和任何人親近,我還不覺得是我的錯?
4.為什麽男友很好,也不惹我生氣,也挺照顧我的,可我卻總是內心深處感覺不滿足,我渴望理解。
哪怕是這樣的關系,我們也很害怕結束。如果結束的話就會回到那種悲痛的狀態裏,如果結束的話我就會很痛苦。這就讓我們繼續這段關系的動力變成了維持,「如果不這樣,就會這樣」而不是主觀的「我想這樣」沒有誰真正的喜歡被逼迫(SM群體坐下,這節課不講你們),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繼續這段關系會感到空虛且無意義,斷開這段關系會感到恐慌與無助。
4. 我是BPD嗎?
BPD只是一種思維模式,大部分人可能在一年的時間裏,只有2%的時間是,被稱之為BPD的人可能一年裏有50%甚至80%都是。
思維是養成的,你用一個思維多了,那麽就很容易只從這一個角度看問題,不會從別的角度看。從而形成思維障礙。也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導致 比如環境與生活中的特殊角色。如上文所說
我們都只會讓別人在我們允許的範圍內了解我們
別人也只會讓我們在別人允許的範圍內了解他們
人和人是沒辦法完全理解的。
只是看了幾篇文章,看了幾個癥狀,開始給自己下定論,覺得自己是就是xxx,這種行為本質上和吵著說我們 A型血 摩羯座 男孩子就是這樣的! 我的塔羅牌翻到倒吊者了!我要去埃及打dio!沒啥區別。 不建議任何形式的擅自對自己的思維下定論。
因為這有很大的不良後果, 這會導致自我驗證。“因為我是BPD 所以我該難受” 你的大腦會讓你認為理所應該的事情發生。
那要怎麽辦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BPD?還是只是單純的缺愛沒安全感呢?看我名字點私聊。或者尋找一些靠譜點的咨詢師,通過咨詢讓咨詢師對你進行整合。而不是自己瞎覺得。
5.邊緣型人格障礙是病嗎?我有這個現象,這意味著什麽?
就算你有如下現象也證明不了什麽,你依然有可能不是BPD,這些行為只是結果。結果是覆雜的,不是單一性的。你的大腦很可能會為這些行為編造了很多謊言來避免你認為這是自己的問題。
1.周期性想推開一切人
2.通過過早地斬斷關系來刺激親近的人返回來找自己來確認自己被愛。
3.戲劇化人格行為刻板印象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認為自己不是可以獲得親密關系的「那類人」
4.自我價值判定機制有問題。一般還會伴隨沈浸在他人的評價裏不能自拔。但是又不想在乎別人的評價。
5.自我毀滅傾向
6.有很大能力通過偽裝,戴面具,來讓自己獲得各種甜頭避免各種困擾。有的崽種喜歡這種行為 有的崽種討厭這種行為。
7.和這個世界的關系過於極端,非黑即白,非善即惡。別人與世界的關系都是1-100 自己和世界的關系是0和1。
8.無所謂,不在乎,被人誇讚了不會開心,被人批評了不會痛苦。麻木,沒辦法感覺真正的活著。卻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9.內心深處尋找著某些東西,但是也不知道要找什麽。只是這種尋找的感覺很難受。讓你覺得空虛。
隨便說了幾個,基本上都和自我價值取向,因為關系處理模式問題而難以控制和他人的關系走向,認知能力不穩定,產生的種種問題。這些都是好解決的事情。不是啥大事。雖然看起來很唬人但是實際上深入淺出,解決起來想當方便。因為解決方案視個人情況不同,所以這裏不放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以避免濫用。
未完待更發布於 2020-11-21 18:00
船夫卡戎關註他145 人讚同了該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4489136
《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讓人不由自主的將身邊人或事視作絕對的好或壞。讓人感到空虛,找不到自我。讓人情緒極端,變化快。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易沖動,自我厭惡,對被拋棄感到極端恐懼,這些都可能使他們無端的用言語傷人,責備他人。部分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有自殘行為,或將自殺視為結束痛苦的唯一方法。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感知世界的方式與常人差別很大。因為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邊緣型人格障礙會扭曲批判思維過程,使情緒與行為失常。
如果我們觀察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大腦,探尋他們的思維方式,我們會發現他們生活在一個極端的世界中。對他們來說,人與事非黑即白,非好即壞,沒有什麽中間區域。他們如果欣賞或尊敬某人,就會將其升至一個非比尋常的標準,遠超一般意義上的欣賞與尊敬。一旦他們對其感到失望,便將其從高處踢掉。他們同樣以這樣的嚴苛對待自己,犯下一個小錯誤便會想: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如果只需打一個響指,就能奇跡般地體驗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感受,你會感到鋪天蓋地的自我厭惡,對被拋棄的恐懼,無盡的空虛,還有易怒與壓抑。而快樂和簡單的滿足感永遠被抑制。一個邊緣型人格障礙女性說:邊緣型人格障礙就像癌細胞一樣漸漸蠶食我的身體,思維和靈魂。
觀察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行為很容易。行為不像想法和感受那樣不易察覺,行為是很明顯的。這些行為使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很難相處。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任性而為,考慮事情不周全。有的還會傷害自己,讓自己流血,甚至嘗試自殺。他們會花很多錢,進行危險的性行為,濫用藥物或者沈迷酒精,魯莽駕駛,盜竊,飲食不規律。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總急切的讓人靠近自己,之後又粗魯唐突的怪罪對方,在難以平覆的憤怒和不理智的責備中,拒人於千裏之外。他們將他人的位置擡得很高,接著又將其推下。一些邊緣人格障礙者總在話語中將人逼到死角,進行無理指責。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比較覆雜的精神疾病,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常陷入抑郁,物質濫用,飲食失調等問題中,還飽受其他心理健康狀況的困擾。邊緣型人格障礙可以引起家庭暴力,過多沖突導致的離婚,工作效率下降,性癮,賭博,自殘,犯罪等等。邊緣型人格障礙絕不僅僅是池塘中的小小漣漪,而像是人生中的海嘯,是海床深處的地震。
大多數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同時也患有抑郁癥。
「人格障礙」特征:極端、嚴重影響生活,涉及長時間(數年)與人相處,看待世界的方式。
邊緣障礙的九大特征:
1:對被拋棄有強烈恐懼,這種恐懼既包含真實情況下被拋棄,也包括想象中的被拋棄。
2:感情方面往往不堪回首,有極端的行為與態度。
3:缺乏自我
4:包含兩種表現及以上的沖動行為和自毀行為(例如物質濫用、自殘、飲食紊亂)
5:自殺傾向大
6:情緒變化及易怒煩躁過於強烈、頻繁
7:持續的空虛感
8:強烈的,不可控制的怒氣
9:持續的疏離感
標準1:
對被拋棄的恐懼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害怕被拋棄,但邊緣人格對此的恐懼程度遠大於正常人。並且,大多數人只會在存在真正威脅時做出反應,而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不僅對真實的威脅做出回應,還會對想象中的威脅做出回應。糟糕的是,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對一切拋棄的苗頭都過分敏感。一旦發作起來,極端的恐懼表現很難平覆下來。因為其根源在內部,而非外部。
拋棄不一定是實實在在的體現,比如走出一道門,狠狠地摔電話。拋棄也許是情感上的距離感,或者是親密中填不滿的真空。
任何事都可能導致感情上的疏離。良好的親密關系中,人應該學會容忍距離感,以及親密感。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很難做到,因為他們將距離感視作拋棄。
標準2:
不穩定的關系——在過於理想化與徹底貶低之間搖擺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將他人過於理想化或徹底貶低。這樣的思維過程叫做「分裂」,潛在危害很大,影響了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親密關系的方式。這樣的思維是關系中許多問題的潛在原因。
大多數人會將對某人的正面感受負面感受相結合,找到一個中間點。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無法調和這兩個方面。他們將他人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標準上,然後又在失望中將其貶低。他們認為他人要不就對自己衷心支持,要不就是存心找茬,所以只要一瞬間就能改變看法,而沒有想過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標準3
與標準7:不穩定的自我形象與空虛感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對自身有一個核心信念: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一位邊緣型人格障礙女性說到:我的生活就是不斷的努力做到還不錯這樣的程度。我總認為沒人願意呆在我身邊,沒人關心我。我認為只有做到完美,人們才有可能喜歡我。當喜歡我的人跟其他朋友一起的時候,我會很受傷。
標準4:
沖動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會對小事情做出強烈反應。接著很突然的,感性便占據了上風,大腦掌控沖動的部分無法調節情感的強度。焦慮與抑郁引起沖突。焦慮程度合理,有良好沖動控制能力的人會說:我能做到的。我會好起來的。但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缺乏這樣的克制。
沖動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其他特征密切相關。當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沮喪時,他們便無法忍受,無法仔細思考問題——尤其是青少年。這樣的沮喪會立即演變為一場危機,比如使用致幻藥物,或跑去與網上剛認識的人見面。
標準5:
自殘與自殺
標準6:
情緒不穩定
情緒不穩定有以下三點:
1.對事情的感受過於強烈,遠超過事情本身的嚴重程度
2.比起沒有邊緣障礙的人,強烈的情緒起伏過快
3.一旦引發強烈情緒,邊緣型人格障礙者需要很長時間恢覆正常情緒。
標準8:
極端憤怒
比起普通的憤怒,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憤怒更嚇人,更令人驚詫。只需要一點點可以感知的變化,這種憤怒就會爆發。
「她生氣時,就好像在聚集什麽邪惡的力量。她的眼睛會變得毫無生氣,變得空洞。她不會在乎我是誰,或者她自己是如何傷害我的。」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不可以講理,理論。她無法理解更加理智的爭論。
「 她會語速加快,開始加倍指責和貶低他人,變得居高臨下、不理智、偏執。她的聲音會變得尖銳急促,就像對著我開火一樣。她走來走去的,說一些恐嚇威脅的話,慢慢靠近我,使我越來越害怕。盡管我竭盡全力希望讓她冷靜下來,但她生氣時便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人,怎麽都無濟於事。不管我感覺多麽煎熬,好像這種憤怒必須要自發的完全發泄出來,她才能慢慢平靜。 」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之所以憤怒如此強烈,有一部分是因為,語言無法讓他人理解其感情之激烈與深厚。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感到,別人有能力定義他們是什麽樣的人。對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來說更難的是,他人可以給予愛,也可以在一瞬間收回這樣的愛。所以,別人小小的動作就能使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感覺良好或者完全失控。
標準9:
分離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很多時候都處於一種神智不清的狀態,頭腦一片混亂,現實世界就像離得很遠,有時我完全不記得發生了什麽,在一種大腦空白的狀況下度過。有時,甚至在工作中,我都完全沈浸在情緒中,心思並不在工作上。 」
可以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特征歸為三類:控制思考的特征;控制感受的特征;控制行為的特征。
(假如你看見一個朋友正在過街,你可能沖他打招呼並揮手,但他忽視了你,你便感到有些受傷,還有些生氣。於是你便沒有邀請他來你的獨立日野餐聚會。後來,你才發現他有點聾。
你的思考是:他忽視了你;
你的感受是:傷心氣憤
你的行為是:不請他參加聚會。)
邊緣型人格障礙思考、感受、行為特征
A思考:破壞感知與理性
1. 分裂(極端理想化或徹底貶低)
2. 壓力所致的偏執或嚴重的分離(心不在焉),較為短暫
B感受:情緒不規律,易變
1. 情緒激烈,不穩定,對環境變化反應強。易怒或焦慮,通常持續幾個小時或幾天。強烈的絕望感,不快
2. 瘋狂的避免想象或現實中的拋棄
3. 空虛,自我認同的缺失,導致情緒更加覆雜
C行為:沖動行為
1. 至少在兩個潛在自我傷害行為方面很沖動(如消費,性,物質濫用,魯莽駕駛,暴飲暴食)
2. 不合適的,強烈的憤怒或難以控制憤怒(如頻繁發脾氣,生氣時間長,時常打架鬥毆)
3. 過度消費,攻擊他人,自殺,自殘,物質濫用,飲食失調等「痛苦管理」行為。
這三個方面導致不穩定,情緒強烈的人際關系,其特征便是分裂(極端理想化或徹底貶低)
思考受影響
分裂是主要的認知缺陷,其他的認知扭曲都排在其後。認知扭曲對思考的影響,就像近視對視力的影響。認知塑造我們的現實,決定我們如何應對他人,應對不同的情境,認知是自動的,習慣成自然的,無形的。需要注意,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需要應對認知扭曲。但邊緣型人格障礙者認知扭曲會極端的多。(特別是「感受等同事實」這類認知扭曲)
認知扭曲A與邊緣型人格障礙認知扭曲B對比如下:
A:認知扭曲感受等同事實,情緒會影響對人與事的解讀判斷
B: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會做一些讓人驚詫的解讀,預設及推斷,其結果可能與事實相去甚遠。
A:倉促的下結論:在缺乏事實支撐時,做出消極的解讀。
B:即便過去的經驗是積極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仍會倉促的下結論,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會忽略與結論相反的事實。
A:揣測他人想法,認為他人對你的看法是負面的
B: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假設他人把自己看做世界上最差勁的人
A:小題大做,認為最壞情況會發生,而且沒有補救措施
B: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小題大做可能導致倉促的決定,危險的行為,如自殘,自殺。一件小事也會被當做世界末日。
A:責備:在逆境中把過錯完全歸咎於他人
B: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不僅不接受自己觀點反面的事實,而是還無限制的將其貶低,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好像從不被追究責任。
A:忽視積極因素
B:與分裂相似,一些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忽視一切自己或他人身上的積極因素。
A:心理濾除:沈浸於自我批評中,拒絕讚美。
B: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這種沈浸更為嚴重,深入骨髓。讚美會很快遭到被強烈的排斥。
感受受影響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情緒的類別與其他人的相比沒有什麽不同。區別在於情緒的強烈程度。如果說常人的情緒區間是從1(極端負面感受)到10(非常正面的感受),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情緒區間便是從0到11。
羞恥感是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標志,他們感到渺小,無能。一個時長感到羞恥的人,會認為自己無能,有缺陷,沒有價值,而是並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了什麽事,僅僅因為自己的存在。
行為受影響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行為特征有:可能導致自殘的沖動,多次自殘企圖或自殘行為,難以控制憤怒。
爭辯中將他人逼入死角,批評,責備,制造混亂,以及其他讓人感到如履薄冰的行為,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不穩定,情緒強烈的人際關系,其特征便是極端理想化或徹底貶低。」
其他邊緣型人格障礙特征
不講真話
當某件事使邊緣型人格障礙者臉上無光,感到羞恥時,他們會為了轉移羞恥感而說謊。
「感覺自己沒有價值的人認為,不管真話還是假話,自己必須把所有話都說對,才能展現出與自己內在不同的,更好的形象。懂得自尊的人,並不會感到自己必須偽裝,如果犯了錯,他們對價值的看法讓他們勇於承認錯誤,因為他們深知,每個人都會犯錯。」
1:減輕非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恐懼,因為真相會使其排斥邊緣型人格障礙者。
2:小題大做以吸引關註。
3:隱藏真實感受,以華麗的表象偽裝。
4:在混亂的現實感中,幫助自己弄明白為什麽某些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對控制的需求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想要控制事態,控制他人,才能使自己混亂的世界預知性更強,更好管理。盡管邊緣障礙者對控制的感受很不理智,任何威脅到邊緣障礙者控制感的事情,都會遭遇邊緣障礙者的反抗。如果你拒絕順其心意,或許會被指責奪走了控制權。當非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想要設置一些界線,或者回應挑釁時,(哪怕是以一種理智,健康的方式)這樣的情況就會頻繁發生。
在非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眼中,應付這樣的控制策略無異於被操縱。
「操縱」在字典裏指,有意通過間接,陰險的手段對他人施加影響。此處關鍵詞「有意」,操縱者事先仔細思考過自己的目的,並計劃策略以實現目的。
但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並沒有想的那麽遠,他們非常沖動,無法縝密的做計劃,他們的需求只有當前的最大需要。他們也並非偷偷摸摸的類型,而是直來直去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但真正的操縱者會在幕後秘密謀劃。
當危機剛過去,有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
一個男人對自己患邊緣人格障礙的女友一封分手信寫到:「你覺得自己有權對別人充滿敵意,惡劣對待他人。但如果別人也不善待你,對你生氣,回敬你,你就覺得這更加證明了,你從一開始就不該對別人好。你就是這樣反覆對待我的,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對我口不擇言,我生氣了,你卻拒絕承認任何錯誤。」
回顧過去,有的人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可他們無法壓制自己的情緒,下一次出現相同的情況,他們還是感到必須要這樣做似的。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類型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有兩種類型:
普通的低功能邊緣型人格障礙與隱藏的高功能邊緣型人格障礙。
第一種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會尋求心理治療,第二種會導致他人尋求心理治療。
普通的低功能邊緣型人格障礙特征
1:通過損害自己的行為來應對痛苦,如自殘,自殺。此類行為稱為內化。
2:知道自己有問題,並急切尋求心理健康醫療體系內的治療,有的還為了自身安全住院。
3:日常工作生活困難,甚至可能被征服列為心理殘疾。
4:如果同時還有其他障礙,如飲食紊亂或藥物亂用,則該情況非常嚴重,應尋求專業治療。
5:家庭成員最大的挑戰包括:尋找適合的治療,處理危機(尤其是自殺),愧疚感,治療帶來的經濟負擔。父母則害怕自己的孩子無法獨自生活。
隱藏的高功能邊緣型人格障礙特點:
1:否認自己有任何問題,哪怕再小的問題都否認。
2:拒絕尋求幫助,除非有人威脅結束關系。
3:處理痛苦的方式是發泄憤怒,並指責家庭成員應為(存在或想象的)問題負責。
4:外表傲慢,自信,以隱藏極低的自尊心,自尊心問題真正導致了思內在的混亂。通常在工作中表現正常,只會對親近的人有攻擊性行為。
5:若同時有其他心理障礙,這些障礙同樣存在高功能患者,如自戀型人格障礙。
6:家庭成員最大的挑戰在於:應付一些口頭上,情感上,有時甚至是身體上的虐待。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瘋狂的找尋方法,滿足自己的需求,逃避痛苦。在這個過程中會形成一層又一層的防禦機制,這些防禦機制會導致自我認知不穩定。所以,這些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不能認識到自己需要幫助。」
低功能邊緣型人格障礙者與高功能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對比: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可以表現得很完美,猶如在舞台上一樣,因為在不同的情境裏,他們扮成不同的角色。在公共場合,(一個隱藏的高功能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會變成另一個人,一切都在掌控中,他們不會表現出邊緣型人格障礙行為,因為在那個時間內,其人格的那一面完全不存在。邊緣型人格障礙真的相信一切都在掌控中,所以便也以這樣的人格行事。」
然而,表象無法永遠的騙過所有人。一旦某個因素引發了另一面,而且這個因素足夠強烈,那它便會占據上風,邊緣型人格障礙就會完全失去控制感。
許多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既擁有普通的低功能特質,又擁有隱藏的高功能特點。
成年男性邊緣型人格障礙更少尋求專業幫助。
男人和女人都會將自己對拋棄的恐懼表達為身體上的攻擊,攻擊的對象是他們痛苦的「原因」。然而,男人的暴力級別往往更為致命。背叛被發現,(真實或想象的)拋棄行為都可能引發一些外化行為,如踢門,強迫的性行為,阻攔伴侶逃離,用武器威脅伴侶。有的還會有控制和跟蹤行為,如竊聽電話,秘密安裝攝像頭,雇私人偵探。
這樣的。。
抑郁癥
抑郁癥在邊緣型人格障礙中是普遍存在的,抑郁癥會使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更難治療。尤其是抑郁畢竟嚴重時。
抑郁癥的癥狀包括:過度悲傷,恐懼被拋棄,喪失活力,強烈的愧疚感,緊張感,無助感,無望感,並感到自己沒有價值。
物質濫用
物質濫用在邊緣型人格障礙男性中更常見
飲食紊亂
飲食紊亂在女性中更為常見。
自戀型人格障礙
編輯於 2021-12-10 01:52
做個聰明的人拒私聊。生病了就要好好休養。關註7 人讚同了該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992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