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 3 月. 22, 2023/星期三

魚蛋論

黃子華「魚蛋論」的哲學根據 – *CUP媒體


黃子華「魚蛋論」的哲學根據

圖片來源:Lokman Vural Elibol/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2003 年,黃子華在棟篤笑「冇炭用」中,以吃街邊魚蛋為設例,嘲諷香港人「我沒有,別人都不能有」的負面心態,後來香港網民都稱之為「魚蛋論」,並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甚至是政治層面。其實「魚蛋論」可以發展成複雜的哲學觀點,已故的英國傳奇哲學家帕菲特()就在經典文章「平等還是優次」()提出「拉平反駁」()。

平等是很多人一直追求的目標,18 世紀的法國大革命間,革命家們就高舉「自由、平等、博愛」的旗幟;在過去,現代政治哲學家大多假定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任何人不應在沒有別人授權(例如民主選舉)下,享有比其他人多的權力。這個假設延伸到分配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的命題上,有哲學家會認為在資源分配上也要盡可能平等。即使有人會在資源有限之下,容許經濟不均存在,他們也要為這種不平均提出證成,例如不平等如何能為社會整體獲利。

帕菲特就從根本地反思平等分配到底有甚麼道德價值。他引用美國哲學大師內格爾(Thomas Nagel)提出的一個設例:在一個家庭,有兩位小朋友,第一位是健康快樂的,第二位卻患有身體缺陷,父母正苦惱應該一家人搬到城市,讓第二名孩子可以得到特別治療,抑或搬到郊區,讓第一名孩子可以更愉快地成長。帕菲特把內格爾的設例數值化(可以理解成幸福值):

在這個情況下,舉家搬到城市會更符合平等原則;但搬到郊區的話,雖然第二位孩子的幸福值相對會較少,但是對第一位孩子的益處、以至整體的幸福值都明顯較大。那搬到城市是否更好的選擇?

在文章中,帕菲特出兩種平等主義 —— 平等主義(Telic Egalitariansim)和義務平等主義(Deontic Egalitarianism)。前者會認為所有形式的分配不平等都是不道德的,而後者則認為不平等本身並非問題,只有當不平等是源於人為過錯(wrongdoing)才是不公義。不過兩者都有可能陷入所謂的「拉平」(Leveling Down)情況,追求平等卻不會令資源有所增長,甚至還令某些人資源減少。簡單而言,就是香港人認識的「魚蛋論」。

帕菲特的推論,撼動了分配平等自身含有道德價值的假設,「拉平反駁」也成為平等主義者不能迴避的哲學論點。也有學者會帕菲特的分類,忽略了其他平等主義的流派。另外,「拉平反駁」並不代表帕菲特完全反對財富再分配,而是改用其他道德觀點。他提醒大家,希望資源分配更平均,其實並不是指令富人和草根階層一樣貧窮,而是令窮人也可以富有起來。取而代之,他提出了「優次論」,如果社會有額外資源,就有道德理由優先給予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原文網址: https://www.cup.com.hk/2022/12/01/equality-or-priority/ | *CUP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