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 10 月. 12, 2022/星期三

愛和關系的最終意圖是什麽?

人和人相遇的最終意圖,是幫助彼此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這也是為什麽愛與關系對我們來說如此特別的原因,因為無論是原生家庭,還是我們的伴侶,孩子,所有的相遇,給予了我們最難得的機會,去成為、去經驗那個完整的自己。

以親密關系為例子,當你找到了伴侶,這背後的意義其實是,你有智慧的潛意識深深地知道對方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好、更完整的自己。

然而很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進入關系的時候更關心他們能從中得到什麽,而非他們能為關系付出些什麽。當內在的憤怒、羞愧、恐懼、脆弱湧現時,他們希望伴侶能夠像個披荊斬棘的白馬王子或是善解人意的溫柔公主,為自己擋去苦難,帶來愛和撫慰。

這樣的愛,底層仍是缺失,而不是一種從完整的部分所產生的愛,它的基本規則就是交換和條件--

我沒錢,你要給我錢;

我受傷,你要關心我。

也許你可以幸運地遇到這樣一個伴侶,努力去成為你期待的那個人,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但好景不長,你會發現,對方也有無能為力的一天,他們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期待和要求,於是他們再也不滿足你的期待和要求,不去扮演你需要的那個角色,他們的怨恨、憤怒逐漸積累:為什麽我總是要遷就你,為什麽我總是付出的那一個人?

與剛開始近乎“完美”的那個伴侶相比,面對這樣的TA,你會失望地發覺:他/她變了,為什麽對方不再為自己付出了?

這時候,關系中的兩個人就像心靈的乞丐,伸著手,互相索愛。要知道,愛與關系的最終意圖,並非請別人來讓你變得完整,而是邀請別人來分享你的完整。

呈現脆弱+接納=親密

愛和關系的最終意圖是邀請他人來分享你的完整,而非讓他人為你的不完整負責,讓他人來填補空缺,明白到這一點非常重要。

而在另一方面,我們很難保證自己總是處在完整之中,當我們的脆弱、羞愧、恐懼、憤怒湧現時,如果能夠有一個接納的人創造這個空間,那麽我們真的能在關系里煥發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創造力。


就以我和太太之間發生的一個小故事為例。

某一天下午,我接到了她的電話,她說:“你在哪里呢?你能夠來接接我嗎?”

當時我在開著車,而且剛好就在那個地方附近,但其實那一天我的狀態不是很好,正想要回家獨自調整一下狀態,接到這個電話,不去接她,也不太好,太太也很少提出這樣的要求。於是我做了一個深呼吸,還是決定去接她。

之後,我們一起去吃飯。飯桌上,她非常開心,因為我們因為兩個人平時大多數時候都各忙各的,難得有一起吃飯、一起相處的時間。她很開心,和我分享著最近的生活,但是我當時因為連續好幾天連軸轉、高強度的工作,感覺比較有壓力,整個人也是繃緊的。

於是我開口打斷她:“我現在狀態不是很好,能不能給我一點空間呢?我們可不可以先不說話,靜靜待一會呢?”

我看著太太,看到她有一些驚訝,但是她沒有生氣,也沒有追問,只是靜靜地接納了我的提議,就這樣,我們安靜地吃著飯。吃完飯之後,一直到回到家里,我們也幾乎沒說話。大概兩個小時的時間,兩個人一直靜默著。

突然間,在這安靜里,我感覺到了很多釋放,允許,和接納。我內在升起了感激和更加打開的感覺,然後我提議一起去散散步,在路上,我向她分享了我的壓力、緊張。

那一瞬間,我發現和太太之間的關系,變得特別放松。當我在親密關系里,如實地呈現自己的脆弱,沒有偽裝做一個好好先生,也沒有強打精神,而我的伴侶,也接納了這個脆弱敏感的我,我們的關系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變得更有空間,接納,流動、也更放松了。
這就是呈現脆弱+接納=親密的真正含義。很多親密關系的破裂正是開始於一方脆弱的呈現,卻沒有得到對方的接納。

當我們呈現脆弱,把自己的脆弱向一個接納的空間或者一個接納的人打開,而對方也像拿過一塊珍寶一樣捧在手心,帶著尊重、接納、善意和祝福,沒有任何批判,沒有任何壓力,如實地讓一切存在,那麽我們在這個接納的空間和接納的人面前,終於可以放松了。
就像剛剛講到的我和太太之間的互動里,當我呈現脆弱的時候,能夠有一個接納的人創造這個空間,那麽我就能夠在關系里創造親密。

愛的技巧:帶著完整的自己,去愛

但是回到每個人的實際生活里,我們也知道,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為我們的生命負上責任,我們需要為自己的生命負上責任。

現在我長大了,我是否能夠成為那個接納自身脆弱的那一個人呢?我是否能夠在呈現脆弱的時候,也能夠創造性地接納自己,讓自我變得更完整,然後我才可以邀請別人來分享我的完整;把親密帶給自己,然後我才能夠把親密也帶給伴侶。

很重要的一點是,當我們誤以為在脆弱的深處,依然只有脆弱時,我們就很難向他人呈現完整的自己。因為我們會擔心——假如我呈現了自己的脆弱,我就暴露了自己全部的弱點,我的伴侶、家人、朋友會不會因此而離棄我?
假如我呈現脆弱,似乎就意味著我是一個不夠好、軟弱的人,是不是沒有人會喜歡這個不夠好的我······
這種過度的思慮、強迫性的思考,卡在頭腦的窄小空間里——“我該怎麽辦?”“如果真的這樣發生,我會變成什麽樣······”迷失在念頭之中,讓我們遠離當下,遠離身體的中心,遠離那個柔軟而不會受傷的中心的時候,我們就創造了一個受傷的自我,而不是一個完整的自我。
如同米爾頓·艾瑞克森所說:

“每個人的生命總有些風雨,生命給予每個人的苦難、不幸和挫折也都是公平的。我們並不能避開它們,但愛的技巧卻能照亮穿越它們的路。

它指引我們如何對痛苦全然敞開,卻不忘記我們的天賦和生命的喜悅,如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連接我們的幽默和開放之心以及如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時為這個世界療愈創傷、帶來幸福。
親密是,我朝向你,我也朝向自己······既不是全副鎧甲,也不是一身軟肋,而是找到一個甜蜜的平衡點,保護內在的脆弱,連接那個不會受傷的內核,同時連接他人,走向世界。
每一次當我們感覺到受傷了,每一次我們身體的中心被激活的時候,就是我們練習愛的技巧的時候——雖然感受到傷痛,但沒有因為痛而關閉心,我善待和保護我的心,帶著呼吸連接中心,聆聽受傷背後的聲音,不斷地帶回連接和完整之中。
當你不斷去練習,也許最終你會明白:關系里,當我受傷了,我愛我的受傷,我接納我的受傷,如果你給我關心,就像是一份禮物,不是必須的。所以我很感恩你所付出的東西,沒有索取,沒有條件,沒有要求。不論是親密關系,親子關系,還是原生家庭中與父母的關系,都是如此。

愛不是一個想法,一個概念,而是一種技巧。
一個人只有愛自己的時候,才能去愛其他人,你有多接納自己,就有多接納他人,你和自己有親密,你和他人就有多親密,你和自己的距離,就是和這個世界的距離。

原创 仕明 黄仕明心理 2022-08-04 12:08发表于广东
https://mp.weixin.qq.com/